正文

胡麻

胡麻的天空 作者:秀英奶奶


河套人愛吃胡油,以前種胡麻的可多了。夏天胡麻花開成一片一片的,頭頂上是藍盈盈的天,地里頭是藍盈盈的胡麻花,可好看了。人們把胡麻花編成山曲兒唱,“胡麻開花一片藍,唱上個山曲解心寬”,“胡麻開花藍格盈盈,改革開放越干越有勁”。

夏天過了,胡麻結出圪蛋蛋,樣子長得跟牽牛花的果果差不多,秋天熟了的時候,里面的籽籽有的是深紫色的,有的是淺黃色的。籽籽紫的叫紫胡麻,白的叫白胡麻。籽籽的樣子像芝麻,但是比芝麻大。

胡麻籽籽的油大,過去人們吃的、用的全是胡油。點燈用胡油,潤車軸用胡油,鐵器銹了也是拿胡油抹擦。以前家里的盆、碗、甕打碎了,經(jīng)常是糊住繼續(xù)用,把水渠里澄下的紅泥和麻皮末子攪在一起,把打爛的盆、碗、甕砌在一塊,拿整條麻皮纏上兩圈,再把和好的泥抹在裂縫上,等泥干了,最后抹上幾遍胡油,油一干,真是耐用了,放在水里洗也爛不了。用的時間長了,再抹點胡油漆一漆,這樣的碗簡直比新碗還牢靠。

箍碗箍盆用的麻,如今有三十多年不種了,年輕人也不認識了。以前農(nóng)村不能沒有麻,耕繩、剎繩、扣繩、牛鞅上的綰繩,都得用麻來擰,就是納鞋底,也得用麻搓成繩子,拿麻繩納的鞋底、鞋幫子最耐用。過去,農(nóng)村里年年要種麻,麻開花的時候味道很好聞。麻地里還有一種小鳥,背是綠的,翎是綠的,胸脯的羽毛是黃的,叫的聲音可好聽了,人們就叫它麻靈靈雀。麻稈老了,就割下來泡在水里漚。麻垛在水圪洞里,上面蓋一層麥秸,再拿土壓住。等漚好了,把麻撈出來,剝下麻皮就能用了。

以前,人們胡麻種得多了,就得到榨油坊去榨油。離二喜民圪蛋十幾里地,有個叫六大股的地方,那有個人叫史六貴,他就開著個大油坊。榨油坊里有一根很粗的木頭柱子,柱子用輪子絞起來再沖下去,壓在胡麻上,就擠出油來了。人們打下胡麻就去這家油坊換油,大柱子又粗又高,人們叫它“通天柱”。以前要是辦點甚事沒有錢,人們就常說一句話:“大榨油坊通天柱,沒錢才把個人難住。”史六貴是個有錢人,平時就愛押個寶。有一天史六貴又押寶了,打開寶盒一看,押了個一獨紅,高興得一笑就給笑死了。解放后,他的兩個兒子都坐了牢,東西全充了公,后來就沒有這個大油房了。

大集體的時候,我們隊里開了個小油坊,人們叫它“瞎榨”。一米來長的木頭,弄成十厘米長的長方形木楔,木楔上大下小,人工用鐵錘往下捶,木楔把胡麻擠住,就能擠出油來。鐵錘有三十來斤重,力氣大的人才能拿得動,“瞎榨”只開了兩年,實在沒人愿意干這活兒,嫌苦重。包產(chǎn)到戶后不用牛車了,也不用胡油潤車軸了,最主要的是地里都種上了葵花,葵花不光油能吃,葵花子還能賣錢,人們就再也不種胡麻了。

剛吃葵花油的時候,老是覺見葵花油不香。胡麻油拿來炸油糕、烙月餅、拌餃子餡、調(diào)涼菜都可香了,炸出來的糕,烙出來的月餅,顏色也比用葵花油的好看。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習慣用從超市里買的胡麻油熗油調(diào)涼菜,拌餃子餡和烙月餅的時候,也是一半胡油一半葵花油,不了不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