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交談的幾分鐘里,我一直以為他是這家書店的老板,或者店員,因為我聽朋友說這家書店的老板會向讀者薦書,店員也很有讀書品位。但是,當我排隊結賬時,我看到那位給我薦書的先生也在付款,我們中間隔著三四個人。我看到他把書放在柜臺上,付款,又把書放到運動式雙肩包里,拉上拉鏈,走出門去。也只是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他和這家書店沒有多大干系,和我一樣,他只是個普通讀者。
那天,我差不多花光了錢包里的錢。店員幫我把書分成兩個包,我拎著沉甸甸的塑料袋子走出書店,上臺階,過天橋。天橋上有賣東西的小販,我站在欄桿前停了一下,往遠看,黃昏的馬路上,車水馬龍。初來新學校的恓惶被寧靜和充實替代,是那些書讓我安穩(wěn),讓我對自己充滿希望,甚至有那么一瞬,感覺自己很值得被期待。
走進校園,我才感到拎書的兩手有些吃不消,便把書放在臺階上休息。校園里樹木蔥郁,一切生機盎然。一個經(jīng)過我身邊的本科大男孩走過來問,你需要幫忙嗎?我搖搖頭,說謝謝。他不知道,我當時內(nèi)心的愉悅遠遠超過了身體的疲累。那些沉甸甸的書是我新的所有,我實在想親手把它們帶回宿舍。在那一刻,對我來說,手里有重量,心里才安穩(wěn)。
回到宿舍,我來不及去吃飯就把書碼在書架上。我原本想在這些書上寫下購買時間,但又舍不得。現(xiàn)在卻后悔沒有寫,所以,我已經(jīng)記不得具體是哪天買到這些書的了。唯一能確認的是,它們一直在陪伴我。后來,我的書架上逐漸堆滿各種研究資料、紙片、對我博士論文寫作有幫助的書籍——只有那次買的書是個例外,它們中沒有一本是我為寫論文買的,但它們在日后的歲月里成了我的最愛,一直陪我成長。
一讀十年未厭倦。十年來,我經(jīng)常細讀《普通讀者》,有時候一天讀一篇,有時候兩天或者三天才讀完一篇。我也經(jīng)常細讀《重點所在》,隨時隨地閱讀這些書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讀博士那幾年,我曾經(jīng)化名給報刊寫各種書評,以促使自己每讀完一本新書后能及時寫下閱讀感受,但卻一直沒有為這兩本書寫過評價。我沒有想過將這兩本書的閱讀感受與人分享。我承認,自己讀這些書表面上是平靜的,內(nèi)心卻是電閃雷鳴。那是最美好的時刻,有靜悄悄的火光四射的快樂,是一段刺激而又百感交集的旅程。我沒有能力準確表達自己從中獲得的美妙。我不敢說出來,我怕一說就是錯的。就像這世界上的某類情感,只適合在心里,只適合沉默,像死火山一樣永遠沉默。我對吳爾夫和桑塔格的情感,當屬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