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蕭軍朋友圈對蕭紅的“殘忍”補刀(3)

來自陌生人的美意 作者:張莉


有關(guān)蕭紅的回憶中,聶紺弩的談話可信度很高,蕭紅提到她對于魯迅精神世界的理解,談到魯迅小說,這些認識都讓聶感到震驚和佩服。在那個場景里,在文學層面上蕭紅是強大的、自信的??上?,電影里卻只引用了聶紺弩像導(dǎo)師一樣鼓勵蕭紅要向上飛。屏幕上,聶紺弩在二蕭分手后有個說明,二蕭從此再沒見過面,并補充說蕭軍后來跟王德芬結(jié)婚,一生相守,生育了八個孩子。這話說完,影院里驚呼一片。補充動機何在?是暗示觀眾,蕭紅沒有抓住這個“好男人”嗎?王追隨蕭軍一生固然是事實,但蕭軍后來也多次出軌并使一名女大學生生下了孩子。在事實面前,電影里卻出現(xiàn)這一說明——這樣的交代何其諷刺,這樣的立場令人遺憾。

在蕭軍的朋友看來,端木膽小而不值得愛,那么順著這樣的邏輯,蕭紅何以選擇端木?而駱賓基又為何給予蕭紅那樣深切的照顧?電影都一筆帶過。對于蕭紅的傳記電影而言,這是粗暴不負責任的。因為蕭紅生命中不是只有蕭軍,她的選擇在當時有她的道理。電影對端木的文學成就只字未提,除卻為人處世,端木的文學成就未必遜于蕭軍。只介紹端木為人而忽略其文學成就,是不客觀的,對蕭紅與端木的婚姻也是不尊重的。事實上,蕭紅因《生死場》《商市街》成名后成為當年一代文學青年的偶像,而端木與她的文學氣質(zhì)相近,也對她頗為仰慕,這是兩人走到一起的前提。而駱賓基則是蕭紅的讀者和仰慕者。電影中這些信息并未得到足夠呈現(xiàn),而這對塑造作家蕭紅的形象極為關(guān)鍵。

另一面,關(guān)于丁玲的呈現(xiàn)則有過度之嫌。丁玲的《風雨中憶蕭紅》固然回憶蕭紅,但也不過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罷了,彼時的丁玲在延安也正風雨飄搖。單純、堅強、樂觀的革命女性只是電影的一廂情愿?!饵S金時代》對丁玲似乎過于偏愛了,她甚至被拿來作為一面鏡子,比照蕭紅的蒼白、軟弱和不堅定。不去西北,并不意味著蕭紅必然離世。這種推論,太過于膚淺。

梳理由蕭軍主導(dǎo)的話語系統(tǒng),整體理解作家蕭紅,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簡單事實:在1931—1941年間,蕭紅共寫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一年十萬字,這對于一位疾病纏身、懷孕生子、貧寒交困、備受情感困擾的青年女性何其不易。而且,在她最后三四年和端木生活的時光里,她寫下了《呼蘭河傳》《小城三月》《馬伯樂》(未完成),這是她一生中創(chuàng)作最為旺盛的時期。離開西北并不意味著她不關(guān)心國事,在武漢以及抗戰(zhàn)爆發(fā)后,蕭紅也有關(guān)于民族興亡的作品——她沒有在革命第一線,并不證明她沒有家國情懷。她當然支持抗戰(zhàn),但同時也認為作家寫作終究是對著人類的愚昧和苦悶,她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