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里依稀看淮安(3)

窗外風景 作者:趙日超


一 府 衙

淮安“府衙”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知府衙門。走進“府衙”大門,迎面一座牌樓,巍然壯觀,牌匾上刻著“公生明”三個古樸遒勁的大字,透出一股凜然正氣,讓你一進門就感知這是一個公正無私、正大光明,集皇恩和國威于一體的嚴肅場所。

公元976年,宋太宗趙匡胤當上皇帝,看到孟昶的訓戒詩后,從中摘錄四句,即“爾奉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親筆書賜給郡國大臣,正告官員:“爾等俸祿,乃民之膏脂,如虐下民,等于欺天?!蹦亲柫⒃跐h白玉臺階上的宮殿式建筑就是“淮安府大堂”,莊嚴肅穆,氣象萬千。從這種居高臨下的氣勢中,可以想象當年它是何等的威嚴。兩邊廂房,與朝廷六部對應,設禮、戶、吏、兵、刑、工六科。每科門外、室內(nèi)立柱上,均刻有表明本科職責和官員操守的楹聯(lián)。這些對仗工整、詞語新奇、含意深遠、書法絕妙的楹聯(lián),最有代表的一副是講官民關系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聯(lián)為: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想不到在封建官僚中,竟有這樣的有識之士,在那樣一個歷史條件下,能那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由老百姓養(yǎng)活的,能大徹大悟地說出“自己也是百姓”,喊出“莫道百姓可欺”的驚天之語。“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就是這塊瑰寶中最閃亮的光點,即使在今天,仍有不可忽視的啟示作用。一個能時刻記住“自己也是百姓”的官員,絕對不會整天在那里挖空心思,想出各種花花點子去營私舞弊、貪贓枉法、瞞上壓下、魚肉百姓。

二堂是府衙長官處理一般公務的地方,位于大堂后面。堂內(nèi)有一聯(lián):“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堂前廊柱上還有一聯(lián):“看階前草綠苔青無非生意;聽墻外鴉啼雀噪恐有怨情?!睆倪@些對聯(lián)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封建官吏處理政務的原則和方法。至明太祖時,“府衙”又加刻“公生明”三字。此三字出自《官箴》:“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边@段短小精悍的文字,字字警策,句句藥石,內(nèi)涵豐富,成為歷史上許多“清官”的座右銘?;窗哺鹗侵档靡挥蔚臍v史遺跡。如果把府衙當作是一位能對話的老者,當今的公仆們能否對天發(fā)問,從心底喊出:數(shù)千古清廉人物還看今朝?!

大堂還有一聯(lián):“到盛怒時少緩須臾俟心氣和平,省卻無窮苦惱;處極難事靜思原委待精神貫注,自然有個權衡?!边@副楹聯(lián)在提醒官員在審理案件時要注意自己的情緒,遇有疑問一定要弄清原委,不能以自己的心情想當然,也就是今天的“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

后堂門上方題有“省刑愛民”四字,這是府衙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據(jù)說康熙在位,為政比較寬厚,崇尚省刑愛民。1703年,康熙在《巡省江浙見閭閻稍有起色,示諸臣省刑愛民》一詩中寫道:“齊民但示蒲鞭辱,報國應同竹節(jié)堅。莫恃才名輕庶物,冥冥中自有青天。”告誡官吏仁愛施政,寬厚愛民,以感化服人。

其實,倘若后人能從府衙這些楹聯(lián)中參悟并獲得益處,不也是一件幸事么?然而,在這個追名逐利的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真正耐心去品讀,多少人能夠真正讀得懂呢?更有多少“清廉之官”去效仿前賢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