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貝多芬百年祭(1)

世界美文觀止 作者:張守仁


[英]蕭伯納

蕭伯納(1856—1950),英國戲劇家。生于愛爾蘭首都都伯林。父親經(jīng)商虧損,無力養(yǎng)家。母親是優(yōu)秀的女中音歌手,1872年她移居倫敦,靠歌唱和教授音樂謀生。1876年蕭氏到倫敦投奔母親,培養(yǎng)對音樂的愛好,為《明報》寫音樂評論,為《星期六評論》周報寫劇評,一直持續(xù)到1898年。

蕭伯納從1885年開始戲劇創(chuàng)作,直到晚年,共完成劇本51部,成為繼莎士比亞之后英國最著名的劇作家。代表作有《鰥夫的房產(chǎn)》《華倫夫人的職業(yè)》《康蒂妲》《賣花女》《傷心之家》《圣女貞德》《蘋果車》等。蕭氏的劇本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充滿機智和幽默,能逗人發(fā)笑,始終抓住觀眾的興趣,滿足他們的美感追求。

《貝多芬百年祭》是蕭伯納為德國古典音樂大師貝多芬寫的一篇紀念性散文,也是一篇音樂評論。在文中,他憑借精湛的音樂藝術(shù)修養(yǎng),對貝多芬的個性、音樂創(chuàng)作作了入木三分的分析和切實中肯的評價。文章沒有對貝多芬坎坷、失聰?shù)纳钭魅驿侁?,只是從他臨終時刻和一件逸事寫起,刻畫貝多芬倔強堅毅、狂野不羈、蔑視權(quán)貴、桀驁不馴的性格。作者把他與莫扎特、海頓放在一起比較,從多方面展示貝多芬音樂作品的風格。行文自如,縱橫捭闔,酣暢淋漓,充分顯示了他駕馭語言的能力。

一百年前,一位雖還聽得見雷聲但已聾得聽不見大型交響樂隊演奏自己樂曲的五十七歲倔強的單身老人,最后一次舉拳向著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但還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樣地唐突神靈,蔑視天地。他是反抗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隨從時也總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緊緊的,然后從他們正中間大踏步地直穿而過。他有不聽話的蒸汽軋路機的風度(大多數(shù)軋路機還恭順地聽使喚和不那么調(diào)皮呢)。他穿衣服之不講究尤甚于田間的稻草人:事實上有一次他竟被當作流浪漢給抓了起來,因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這樣破破爛爛的人竟會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這副軀體竟能容得下純音響世界最奔騰澎湃的靈魂。他的靈魂是偉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偉大的這種字眼,那就是說比漢德爾的靈魂還要偉大,貝多芬自己就會責怪我,而且誰又能自負為靈魂比巴哈還偉大呢?但是說貝多芬的靈魂是最奔騰澎湃的那可沒有一點問題。他的狂風怒濤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去控制,這個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詼諧之處是在別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毛頭小伙子們現(xiàn)在一提起切分音就好像是一種使音樂節(jié)奏成為最強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聽過貝多芬第三里昂諾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熱的爵士樂聽起來也像《少女的祈禱》那樣溫和了??梢钥隙ǖ卣f,我聽過的任何黑人的集體狂歡都不會像貝多芬第七交響樂最后的樂章那樣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而也沒有另外哪一個作曲家可以先以他樂曲的陰柔之美使得聽眾完全溶化在纏綿悱惻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銅號的猛烈聲音吹向他們,帶著嘲諷似的使他們覺得自己是真傻。除了貝多芬之外誰也管不住貝多芬;而瘋勁上來之后,他總有意不去管住自己,于是也就成為管不住的了。

這樣奔騰澎湃,這種有意地散亂無章,這種嘲諷,這樣無顧忌的驕縱地不理睬傳統(tǒng)的風尚——這些就是使得貝多芬不同于十七和十八世紀謹守法度的其他音樂天才的地方。他是造成法國革命的精神風暴中的一個巨浪。他不認任何人為師,他同行里的先輩莫扎特從小起就是梳洗干凈,穿著華麗,在王公貴族面前舉止大方的。莫扎特小時候曾為了彭巴杜夫人發(fā)脾氣說:“這個女人是誰,也不來親親我,連皇后都親我呢?!边@種事在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頭蒼熊時,他仍然是一只未經(jīng)馴服的熊崽子。莫扎特天性文雅,與當時的傳統(tǒng)和社會很合拍,但也有靈魂的孤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