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醫(yī)學家張介賓作《景岳全書》,對于痰頗有妙論。“痰,即人之津液,無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屬也。但化得其正,則形體強榮衛(wèi)充。而痰涎本皆血氣,若化失其正,則臟腑病,津液散,而血氣即成痰涎,此亦猶亂世之盜賊,何孰非治世之良民?但盜賊之興,必由國運之病,而痰涎之作,必由元氣之病?!w痰涎之化,本因水谷,使果脾強胃健如少壯者流,則隨食隨化,皆成血氣,焉得留而為痰?唯其不能盡化,而十留一二,則一二為痰矣,十留三四,則三四為痰矣,甚至留其七八,則但見血氣日消,而痰涎日多矣?!边@一段話說得很動聽,只是“血氣”、“元氣”等語稍為玄妙一些。國人多痰,原來是元氣不足。昔人詠雪有句:“一夜北風寒,天公大吐痰,旭日東方起,一服化痰丸?!边@位詩人可謂能究天人之際了。
化痰丸有無功效,吾不得而知,唯隨地吐痰罰金六百之禁令迄未生效,則是盡人皆知之事。多少人好像是仍患有痰謎,心竅之癥。在緬懷痰盂時代已成過去之際,前幾年忽然看到一張照片,眼睛為之一亮。那是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問大陸那一年在居仁堂被召見時的一張官式留影,主客二人,中間赫然矗立著一具相當壯觀的痰盂!痰盂未被列入舊物之列而被破除。真可說是異數(sh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