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龍橋站:中國鐵路之魂(2)

綠皮車站 作者:齊棟


一個秋天晴朗的早晨,我開始探尋這座在旅行欲望清單上留存已久的青龍橋站。從八達嶺公交站下車,往回走大概1.5公里,一座古老的京張鐵路涵洞便出現(xiàn)在眼前,心情也在這個時候不可自控地蕩漾起來。繼續(xù)朝前走,沿途所有與鐵道相關(guān)的景致,都配有清晰的文字標牌予以說明。這讓整個尋找小站的過程,寫滿了輕松和暢快。感謝制作這些提示牌的工作人員,讓每一個游客既體會到了講解員如影隨形的感覺,又不至于迷失了方向。不多時,青龍橋站的月臺便綿延至腳下。抬頭望去,堪稱藝術(shù)品的站房就矗立在不遠的前方。如今,我真的站在了這片朝思暮想的圣地之上。

鐵道的另一端,拿著旗子的站長保持立正姿態(tài),巍然不動,穩(wěn)若泰山。他的眼光一直在注視著我,這也讓我明白了這其中的含義。果不其然,很快一列延慶-北京北的列車便駛進了站臺。老規(guī)矩,雖然不會有旅客上下車,但一分鐘后這趟列車將更換方向,駛離車站。走到對面,和剛才那位站長又一次目光接觸,我朝他微笑,他也很客氣地朝我點了下頭。沒有多余的言語接觸,一切發(fā)生順其自然,悄無聲息。秋天的陽光肆無忌憚地揮灑在小站的月臺上,是那樣的暖人心魄。

小站里有一對“男女情侶”,拿著單反相機在不斷拍照。直到走上前去,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又一次“眼拙”。雖然其中之一有些男孩子氣,但也是兩個不折不扣的女孩子。她們不是鐵道迷,卻也是對這座車站持有敬意,并特意前來游玩。在這一刻,青龍橋站寫滿了美好。即便我們?nèi)齻€人也只是默默地站在候車室前,保持長時間的發(fā)呆抑或放空狀態(tài)。

車站的建筑毫無疑問在當時既時髦又洋氣。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語叫做,“混搭”。站房總體上偏中式,但門窗的設(shè)計卻是不折不扣的“西式血統(tǒng)”??梢韵胂笤谀莻€遙遠的20世紀初,當青龍橋站和京張鐵路一并投入使用時,是何等振奮人心,揚眉吐氣。而讓那個年代的中國人遠離屈辱,贏得尊重的那個人,此刻就安靜地站在小“站”月臺上。

沒錯,他就是這座車站的守望者,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詹公已經(jīng)離開我們很久了,但他的精神氣概和靈魂卻永世長存,想必這也是這座始終矗立的詹天佑銅像賦予我們的意義。詹天佑之于中國鐵路的重大作用,不僅僅在于他用自己的智慧修筑了一條條在列強眼中“不可能完成的”鐵路,更在于他給處在一個黑暗混沌年代下舉目無措的整整一代中國人,注入了一支強心劑,極大程度上喚醒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自強不息的勇氣。也讓那一代的中國人,在黑暗中看到了些許希望的火種。并且有更多的人,為了讓整個中華民族富強興盛,開始摸索一條又一條救世之路。

說到這里,突然聯(lián)想起克勞塞維茨在《戰(zhàn)爭論》之中,曾指出一名領(lǐng)導者在意外事件中必須具備的兩種特性:一是在茫茫黑暗中仍能發(fā)出內(nèi)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隨這種微光前進的勇氣。把這兩點用在一個與戰(zhàn)爭毫不相關(guān)的鐵路工程師身上,卻也天衣無縫,萬般貼切。而1919年4月,當勞瘁成疾的詹公在病危之際,望著中華大地上那個未竟的“鐵路強國”夢,留下了一段讓人無限感傷的話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