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還有在建地產(chǎn)項目里的一間臨時咖啡館,后來在羅斯福路又遇見一個,項目名叫寶鋪里民,咖啡館自然就叫寶鋪里民Café。咖啡館也沒有門,吧臺設在正中間,一排小字讓咖啡館的創(chuàng)意一目了然:一個沒有圍墻的分享空間,是移動建筑,也是行動生活館,想要讓你在城市的角落稍稍喘息,可以擁有一個私樂園。寶鋪里民Café,用當代生活的符號化開理性與感性的藩籬。不一定要到博物館、音樂會,其實生活里的巷弄隨時可以發(fā)現(xiàn)美好。
我遇到寶鋪里民Café 的時候,它離拆除還剩不到一個月時間,但是從其宣傳品上看,僅9 月份,咖啡館就舉辦了7 場活動:老故事、新聞歷史圖片展,兩次里民共賞板凳音樂會,免費眼睛健康檢查暨中秋月餅義賣,兩次面對面說故事,綠色生活社區(qū)研習活動。說到這兒,不能不又感慨一番咖啡在臺北的滲透力。在臺北,咖啡儼然已經(jīng)成了生活的萬能潤滑劑。如果說臺北是個文藝的城市,那么,離開了咖啡,臺北肯定文藝不起來了。
到今天,參差咖啡夢想學校已經(jīng)辦到第8 期了。學員回到自己的城市,會遇到這么聰明的開發(fā)商給他們機會一展身手嗎?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租金奇高的城市,如果有更多的人明白,咖啡可以是這樣一種液體,它讓鋼筋水泥的城市變得柔軟;如果大家都認同,咖啡館是這樣一種載體,可以拉近主客之間的距離,讓高速發(fā)展的城市緩慢下來,進而變得文藝,而緩慢和文藝其實是生活品質(zhì)的標志和符號;如果大城市的商家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那么開辦咖啡館的機會就會多起來。尤其是來自大城市的學員們,開咖啡館的費用也會因此而降下來。參差咖啡國貿(mào)店和參差咖啡中心店這兩間位于甲級寫字樓里的咖啡館,可以享受到大幅的租金優(yōu)惠,與其說是我的幸運,更體現(xiàn)了一種趨勢。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