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禮樂文化中的玉(2)

寫在歷史的邊上 作者:王學泰


禮樂文化中玉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特別對貴族來說,玉器貫穿了他們的生活。日常生活中君子必須佩玉?!抖Y記·玉藻》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這個“玉”就是玉佩。政治活動中玉佩更不可少,因為不同形狀玉器有不同的政治功能。荀子就說過“聘人以圭,問士以璧,召人以瑗(孔大、邊緣較窄的圓玉),絕人以玦(半圓形有缺口的玉飾),反絕以環(huán)”(《荀子·大略》)。這里玉佩仿佛是個政治符號,諸侯聘問要用圭,訪問國事用玉璧,召取臣子用瑗,放逐決絕用玦,召還用環(huán)。這些也正是禮治的體現,用器物表達心意,少了許多面對面的尷尬。

日常生活中,君子佩帶的是組佩,由玉珩(組佩中的橫玉)、玉璜(半璧)、玉琚(工字形玉佩)、玉瑀(珠形玉)、沖牙(組佩中最下端的一端粗,一端尖銳類似獸牙玉)等組成。這些表面上沒有政治功能的佩叫做“德佩”,它是約束佩帶者行為的。周代貴族日常生活也要遵守禮儀的規(guī)范,所謂“居有法則,動有文章”(賈誼《新書》)。行走要疾徐有度,不能亂跑亂跳。組佩帶在腰上,一走動,組佩上的珩、璜、琚、瑀、沖牙等相互撞擊,叮咚作響;如果步履合度,玉聲清脆,自然會受到輿論的贊揚?!对娊洝分胁环@類的詩句,如《秦風·終南》秦人贊美秦國君:“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鏘鏘,壽考不忘?!鼻睾铗屲嚩粒侣膬叭?,佩玉鏗鏘,舉止合禮,圍觀者發(fā)出由衷的贊嘆。今人很難理解,只是簡單的走步,古代貴族就把它搞得如此復雜(《莊子》中壽陵余子辛辛苦苦到趙國邯鄲學走步,沒學會,只好匍匐而歸。這不只是寓言),因為那時人們相信通過對外在行為的規(guī)范可以達到調整其內在道德品質的作用,所以“禮”才對許多細小的行為做出極為具體的規(guī)定。玉佩能規(guī)范人的行為,自然就能提高人的道德修養(yǎng),這就是為什么稱“德佩”的緣由。

由此,玉被賦予道德涵義。儒家倡導的“仁”“智”“義”“信”“忠”五德都在玉上有所體現?!抖Y記·聘義》說玉有君子的五種品德:其質地溫潤而有光澤,似君子之仁;縝密堅強,似君子之智;有廉棱而不傷人,似君子之義;紋理由內至外,似君子之信;瑕瑜互不掩飾,似君子之忠。兩千多年來中國人推崇玉、喜愛玉、佩帶玉是有此作為心理基礎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