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生活的轉(zhuǎn)折點(1)

一蓑煙雨任平生 作者:王學泰


回首自己這六十多年的生活,除了被迫卷入政治運動,被搞成“老運動員”、從而有了種種可笑可悲離奇的遭遇之外就是讀書了。如果刪除了政治運動,我的一生可能就是讀書,對于讀書之外的事情,是興趣不大的。我一生讀書生活可分三段,轉(zhuǎn)折點有二,第一個轉(zhuǎn)折點在1980年,第二個在2002年。

第一個轉(zhuǎn)折點使我擺脫了長期的對書需求的饑渴狀態(tài),進入了溫飽和小康。1980年這一年,五月份我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遺產(chǎn)》編輯部,做編輯工作,六月一日,從農(nóng)村調(diào)到北京。從此可以堂堂正正借書、看書、買書、擁有書籍,不會再有人指摘,不再有人說三道四。讀書這個愛好與我的職業(yè)、工作結(jié)合了起來。在我實現(xiàn)我的讀書的嗜好的同時,也是在為社會做奉獻,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雖然不是頭腦中有念想的書我都能看到了,但至少擺脫了既往讀書生活中的恐懼心態(tài)和極度渴求。用時髦的話說就是達到了“溫飽和小康”罷。不過我想讀書的最佳狀態(tài)就是“小康”罷,不可能有什么“大同”?!靶】怠闭f明需求和供給之間還有點差距,保留點張力;而“大同”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讀什么,書則不脛而至,求和供兩者毫無張力,這樣,人沒有“寤寐思服”的追求樂趣。像皇帝一樣“要啥有啥”,人生還有什么樂趣?

在讀書問題上自幼患有“饑渴”和“恐懼”兩癥。前者由于家貧,后者由于環(huán)境,因為我正趕上1957年以來讀書被視為接近犯罪的時代。

先說“饑渴”。讀書是我人生的唯一的嗜好和樂趣,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是由于家庭貧寒造成的。兒童少年直到青年許多娛樂活動是需要錢的,而讀書只要有點小錢就能解決了。比如,我上高小和初中時喜歡武俠小說,那時琉璃廠、虎坊橋、西單商場都有租借武俠小說書鋪,100元(舊幣,相當新幣1分,購買力相當現(xiàn)幣3角)租一本,押金2000元,可以看48個小時。

如果讀書的喜好不加節(jié)制的話,一天可以看三本,可是就我的經(jīng)濟能力來看,一天最多能租一本,常常有“人可以食、鮮可以飽”的感覺。上初中后,情況有緩解。我上的是北京師大附中,這個中學是老校,清光緒二十八年(1992)建校。有個很好、藏書很多的圖書館(一般高校都不能與之相比)。不過我們學生一次只能借兩本書,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圖書館沒有武俠小說,但藏書多種多樣,我又天生好奇,愛讀各種各樣的書籍,于是開始了雜食生活。那時除了讀當時一般中學生都讀的《安徒生童話》《敏豪生奇游記》《高康大》《克雷洛夫寓言》、蘇聯(lián)偵探小說、蘇俄小說外,開始喜歡唐詩宋詞,先秦諸子的的文章。有位高我三個年級的大同學跟我說,先秦諸子有人論述“白馬非馬”“雞三足”“卵有毛”“犬可以為羊”“馬有卵”“火不熱”“龜長于蛇”“飛鳥不動”等驚世駭俗的命題,令我驚訝不已,趕緊借來《莊子》看,盡管看不太懂,但內(nèi)心喜悅卻難以名狀,因為總想獵取新知識,并滿足了好奇心。上初中我每天上學都要從琉璃廠經(jīng)過,琉璃廠是北京文化一條街,舊書店、文玩店,鱗次櫛比,一間挨著一間。每天在這里都能看到挑動心弦書籍,可是囊中羞澀,只好如老饕過屠門而大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