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和苦難都屬于靈魂

風(fēng)中的紙屑 作者:周國平


快感和痛感是肉體感覺,快樂和痛苦是心理現(xiàn)象,而幸福和苦難則僅僅屬于靈魂。幸福是靈魂的嘆息和歌唱,苦難是靈魂的呻吟和抗議,在兩者中凸現(xiàn)的是對生命意義的或正或負的強烈體驗。

幸福是生命意義得到實現(xiàn)的鮮明感覺。一個人在苦難中也可以感覺到生命意義的實現(xiàn)乃至最高的實現(xiàn),因此苦難與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人們在苦難中感覺到的卻是生命意義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這樣,只要沒有被苦難徹底擊敗,苦難仍會深化一個人對于生命意義的認識。

“幸?!边@個概念的確切含義:“活得有意義”的鮮明感覺。它必須通過反思,所以會有“身在福中不知?!敝f。幸福只是靈魂的事,肉體只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

幸福問題與人生意義問題有著極密切的聯(lián)系,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與他對人生意義的認識往往是一致的。但兩者仍不是一回事,我們不妨考慮一個簡單的事實:許多偉人的一生絕不能說是幸福的。由此看來,幸福是否是人生的目標和最高價值,這個問題至少是可以爭論的。

幸福是一種茍且,不愿茍且者不可能幸福。

我們只能接受生存的荒謬,我們的自由僅在于以何種方式接受。我們不哀哭,我們自得其樂地怠慢它,居高臨下地嘲笑它,我們的接受已經(jīng)包含著反抗了。

我相信人有素質(zhì)的差異??嚯y可以激發(fā)生機,也可以扼殺生機;可以磨練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啟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揚人格,也可以貶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質(zhì)如何。素質(zhì)大致規(guī)定了一個人承受苦難的限度,在此限度內(nèi),苦難的錘煉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則會把人擊碎。

這個限度對幸運同樣適用。素質(zhì)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難,也能承受大幸運,素質(zhì)差的人則可能兼毀于兩者。

佛的智慧把愛當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棄絕,扼殺生命的意志。我的智慧把痛苦當作愛的必然結(jié)果而加以接受,化為生命的財富。

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種智慧足以使我不毀于痛苦。

在多數(shù)情況下,同情傷害了痛苦者的自尊。

如果他是強者,你把他當弱者來同情,是一種傷害。如果他是弱者,你的同情只會使他更不求自強,也是一種傷害。

如同肉體的痛苦一樣,精神的痛苦也是無法分擔(dān)的。別人的關(guān)愛至多只能轉(zhuǎn)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zhì)。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人也必須獨自承擔(dān)自己的那一份痛苦,這痛苦并不因為有一個難友而有所減輕。

一個經(jīng)歷過巨大災(zāi)難的人就好像一座經(jīng)歷過地震的城市,雖然在廢墟上可以建立新的房屋和生活,但內(nèi)心有一些東西已經(jīng)永遠地沉落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