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物質生活
從一開始,它們就腐壞了——物質圍繞的世界、人類肉身的消耗成為它們不竭的動力源。密爾說:“功利是最大的幸福原理?!睘榇?,我感到震驚——學者或者智者,中國乃至西方的,我敢說,沒有一個人喜歡在學術研究和文藝創(chuàng)作當中,無條件地要求功利。而事實上,物質刀子一樣切入了我們的俗世生活和精神活動。物質使人沉淪,又何嘗不是拯救人呢?沉淪是普遍性的,也是個體和自我的——在物質主義當中,所謂的拯救是罕見的,也最為艱難。
這一番引用和感悟——艱澀、不切主題,但我知道,一個平凡普通的事物必定包含了更多的普遍規(guī)律。就像人類,在物質中不能自拔,津津有味,而又鄙夷物質,假作崇高。物質給予了我們感官,乃至生命的愉悅——這是最大的快樂原則,一切生命的生活,必須附著和依賴于物質。紛紜重疊、琳瑯滿目和功能不一的物質,它們本身是豐盈的、快樂的,充滿被消耗和被摧毀的欲望豪情。
很多年前,我不知道物質究竟是什么——每天都在使用和消耗,但卻無動于衷,原始的懵懂,是不是對物質的一種怠慢呢?那時候的鄉(xiāng)村一無所有,有親戚來,帶了餅干和糖塊——晚上睡覺,我就放在枕邊吃,吃得昏昏欲睡,牙齒乏困,仍舊不停。物質的匱乏使我變得貪婪,一旦擁有,就要消滅殆盡。記得有一次,好久沒有吃到糖塊了,就偷了家里的雞蛋,到供銷社去換。人還沒有柜臺高,抓了糖塊就跑到外面,連糖紙一起塞進嘴巴——春天時,實在想吃,就去舔花朵的屁股,淡淡的甜,重復了一遍又一遍。還有很多次偷吃奶奶做饅頭的白糖——糊得滿臉都是,被奶奶抓到,一頓臭罵,尷尬地走出來,心里很是委屈,找個沒人的地方去哭一會兒。到了過年的時候,母親做了包糖的饅頭,總是先掰開,吃掉糖,把饅頭皮扔到籃子里。
和奶奶不同的是,母親只是嘮叨,從不罵我。十四歲時,到外村讀中學,經常在一個老太太開的雜貨鋪買餅干吃,欠了五十塊錢的賬,真的搞不到錢還了,她就對母親說了。這次,母親真的生氣了,付賬之后,帶著我,一路走一路訓——沒過多久,我還想吃,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吃食,我就想吃,饞得流口水,但是,把衣兜摸了好幾個洞,也還是沒一分錢。那時候,我真的感到了悲哀——沒有想到物質對人的要挾,而只是想到了自己的無奈和貧窮;期望長大,有更多的錢可以用來支配——典型的一廂情愿心理。十六歲時,似乎有了廉恥之感,再餓、再想吃,也只是忍著,或者躲開。有一次在集市上,很多人都在喝羊湯、吃油條。我也想吃,可我知道,沒有錢,誰也不肯給你的。我只能去找母親——那么大的集市,幾千人熙攘,蜂擁,我在里面穿梭了三個來回,才在一個布攤上找到母親,她給我十元錢,讓我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