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付海都、都哇的反叛,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軍政措施。他令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征阿力麻里(今伊犁霍城縣),并建阿力麻里行省,統(tǒng)轄伊犁地區(qū)。1281年改畏兀爾斷事官為北庭都護府。接著在別失八里行省之下設置了別失八里、哈喇火州(吐魯番)、斡端三個宣慰司,統(tǒng)管南、北疆的政務。1282年設阿力麻里元帥府,領天山北路;后又設別失八里元帥府,領天山南路。1295年,又設曲先塔林都元帥府(庫車、塔里木附近)、北庭都元帥府,分統(tǒng)天山南北軍務。
除了設置上述機構(gòu),元政府還采取了如下一些管轄西域的措施,如設驛站,以加強情報和號令的傳遞;定賦稅,令畏兀爾境內(nèi)計畝納稅;設交鈔庫,管理流通的鈔票;設提刑按察司,掌管刑獄;設哈贊忽咱,主管戶籍。
元朝末年,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以阿力麻里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tǒng)治河中地區(qū)。西域絕大部分地區(qū)在東察合臺汗國統(tǒng)治之下。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了明朝。東察合臺汗國同明朝保持著友好關系。明朝為了統(tǒng)轄西域,1406年在哈密設衛(wèi)。哈密衛(wèi)是明朝在西域建立的行政、軍事機構(gòu)。明朝還冊封西域各部首領為王,如哈密王、別失八里王、吐魯番王、瓦剌王等,并任命西域各部頭目為本部的都指揮、都僉事等官,管理本部行政事務。
東察合臺汗國時期,1456年,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率領哈薩克人在楚河流域建立了哈薩克汗國,都城為土爾克斯坦城,哈薩克族在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形成。后來哈薩克人及其分布地區(qū)分三個玉茲,大玉茲分布于巴爾喀什湖南部及伊犁河到錫爾河之間的廣闊地區(qū);中玉茲分布在大玉茲之北,即巴爾喀什湖西北草原地帶;小玉茲分布在今哈薩克斯坦西部。中國的哈薩克族是大玉茲和中玉茲的部落,主要分布于現(xiàn)在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qū)。
明朝中葉,東察合臺汗國演變?yōu)槿~爾羌汗國。明末清初,蒙古族按照主要部落及其分布地區(qū),分為漠南察哈爾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衛(wèi)拉特蒙古。衛(wèi)拉特蒙古又分為四部,即游牧于伊犁一帶的準噶爾部,游牧于烏魯木齊附近的和碩特部、游牧于額爾齊斯河流域的杜爾伯特部和游牧于塔爾巴哈臺地區(qū)的土爾扈特部。
衛(wèi)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逐漸強大起來,迫使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遷出天山北麓,又迫使杜爾伯特部降服,從而占據(jù)了整個天山以北地區(qū)。當時葉爾羌汗國的黑山派和卓與白山派和卓為爭奪政權(quán)而進行著激烈的斗爭。
1671年,噶爾丹掌握了準噶爾部的政權(quán),白山派的首領阿帕克和卓被驅(qū)逐出喀什噶爾,他向噶爾丹求援。1678年噶爾丹出兵天山南路,攻占葉爾羌城,葉爾羌汗國名存實亡。從此,天山南麓成了準噶爾部的屬地。噶爾丹把政治中心由塔爾巴哈臺(塔城)遷到伊犁河谷。
在野心勃勃的噶爾丹率領下,準噶爾部像是頭草原野狼,露出了鋒利的獠牙,長嚎著四處出擊,讓蒙古各部心驚膽寒,甚至威脅到大清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