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西周的回光返照

詩經密碼 作者:劉蟾


老百姓趕走了周厲王,朝中的大事,就由召公、周公兩個輔相和大臣們商量著來管理——這有點像羅馬的元老院制度。他們一共管理了14年,史稱“共和之治”。

14年后(公元前827年),周厲王的兒子太子姬靜長大了,周公、召公就擁立他為新君,這就是西周的倒數(shù)第二位天子——周宣王。

周宣王干了許多事,他整頓朝政,還討伐了侵擾周朝的徐狄和淮夷等少數(shù)民族,盡管以失敗而告終,但是畢竟“強硬”了一把。所以,周宣王使得西周王朝在瀕臨死亡的時候還有了一次回光返照。

史學家們給西周的這次回光返照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作“宣王中興”。

當然,站在西周老百姓的角度看,剛剛經歷了周厲王的殘暴,和14年沒有天子的歲月,奮發(fā)有為的周宣王可不就是大明君嗎?所以,周宣王在老百姓和周朝的貴族心目中,還是很受尊重的。

周宣王在周朝的歷代帝王中,不算最出色的,但是本文將要好好介紹一下他,因為周宣王這個名字,在《詩經·毛詩序》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太多了。

《詩經》收錄的三百多篇中,和周宣王有關的詩作是最多的(第二多是周宣王的兒子周幽王),它們基本都收錄在《雅》中。

這些詩作,有的記錄了周宣王作戰(zhàn)經歷,有的記錄了周宣王勤政的身影,有的是規(guī)勸周宣王的,有的是贊美周宣王的,它們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周宣王時期的歷史景象。

而且,《詩經》的諸多詩篇中,能切實可考、被公認最早的作者,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詩人、號稱“中華詩祖”的尹吉甫,就是周宣王時期的大臣。

可是,《詩經》為什么要收錄這么多周宣王、周幽王時期的詩作呢?

想來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時間關系。

我們可以想一想,在當時材料匱乏的情況下,假如要編纂一本書,當然是時間間隔越短,收錄的作品就越多。時間間隔久了,材料相對肯定就少。

《詩經》成書的時間是春秋中期,所以《詩經》中收錄的,大多數(shù)是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早期的作品。周宣王、周幽王剛好是西周最后的兩任天子,所以他們的資料就比較多。

第二,是體例關系。

《詩經》分為《風》《雅》《頌》。

《風》是按照國別,收錄各個諸侯國的詩作,盡管整體數(shù)量不少,但是平均到各國就很少了。《頌》只有三部分,分別是祭祀殷商、周和魯國祖先的,本身作品就不多。而《雅》,收錄的多是西周首都王室的作品,所以,周宣王、周厲王時期的作品就顯得很多、很集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