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快到四十歲的時候,在《論語》第一百期發(fā)了一篇文章,講他的理想家庭。家庭太復雜,涉及太多硬件和軟件、生理和心理、現在和未來,一篇文章不容易講透。這篇文章,我只想聊聊我理想的房子。組個理想家庭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有個理想的房子。
多數人類包括不少禽獸都有筑巢的沖動,盡管生沒帶來一物、死帶不走一物,生死之間,總想有塊自己私有的窩兒。人都有個媽,我也有一個。我媽是純種蒙古人,我的理解,蒙古人居無定所,騎上馬就帶著全部家當走,下了馬放下家當,就是家。但是我媽到了城市,很快就開始念叨,她想要有個大房子,我說和蒙古習俗不符啊,她說她也不知道,但是她就是想要。我想,這些說不清楚但是一定想要的,往往根深蒂固地編碼在人類基因里。
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要有十個要素。
第一,房間面積要小。
一臥,最多兩臥。多出來的一個臥房當客房或者等小孩兒長到青春期為了自摸方便堅持要求自己睡或者偶爾夫妻吵架需要分房睡。每個臥房不超過十平方米——乾隆帝的臥房也不過十來平方米,平常人王氣更弱,不僭越。臥室里最好有大些的衣櫥,常穿的衣服可以掛起來,旅行箱也可以藏到視線之外。
一廚。如今的女性喜歡平等,做完飯不洗碗,所以要有洗碗機;要有烤箱,沒女人做飯的時候可以烤雞翅和羊肉。
一起居室。一桌,六到十把椅子,吃飯、喝茶、看書、寫作都有地方了。最好有個真壁爐,天冷的時候點起一把火,心里就踏實了。最好有個寬大的單人真皮沙發(fā),中飯之后,癱在里面看書,被書困倒,被夕陽曬醒,午睡前的書都記到腦子里了。
這樣算下來,一百平方米足夠了。如果嫌小,想想,多出來的面積和房間你一年也去不了幾次;想想,面積小,好打掃。如果還嫌小,想想減東西,一年以上沒碰過的東西,理論上講都可以扔了。不用參“斷舍離”,只參一個“扔”字,就好。
第二,要有個大點兒的院子。
有樹。最好是果樹或者花樹或者又開花又結果。自家的果子長得再難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時打理再煩,每年花樹開花的那幾天,在樹下支張桌子,擺簡單的酒菜,開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動,也值了。
有禽獸。大大小小的鳥用不同方言叫,松鼠、野貓、鹿不定時地來看看你在讀什么書,知道你沒有殺心,見你靠近也不躲避,稍稍側身,讓你走過去而已。
第三,要有好天氣。不要太干燥,不要太潮濕,冬天不要太長,夏天早晚不要太熱。
第四,要有景色。盡管你天天看,但是景色依舊重要,或許也正是因為你會天天看到。如果你的眼睛足夠尖,你會發(fā)現,盡管你天天看,景色每天都不一樣。上天下地,背山面海,每天看看不一樣的云,想想昨晚的夢,和自己聊一會兒天,日子容易豐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