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
你就知道沒有那么嚴重,不要嚇唬自己。不必想當世界第一名,但要往前走,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會累積出成績。種稻子要累積,磨杏仁茶需要時間,寫花體字需要時間,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時間。我從來不覺得云門暫停是一個失敗,我覺得我是完成了一個計劃。這件事變成我最大的助力,覺得最壞不過只是這樣,我是這樣看待這個事情。
柯文昌:
我從小到大看我媽媽碰到很多挫折,可是我印象中她永遠都在微笑,后來我也變成一種習(xí)慣,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一句話:“當你微笑時,你是你自己的主人,這就是為什么所有的佛像和菩薩都像在微笑!”所以那一刻才曉得,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看媽媽愁眉苦臉過,即便她獨自一人時。她的一生其實非???,所以我每次碰到什么挫折,就會想,比起媽媽從小遭受的挫折,我的挫折根本就是微乎其微,想到我要做我自己的主人,就微笑出來,笑久了以后,會發(fā)覺真的能夠當自己的主人,掌握自己的情緒。
陳文茜:
我記得柯先生曾經(jīng)跟我說過,你媽媽教你四個字:寵辱不驚,如果把這個道理加起來,要做到就很難?!皩櫋本褪撬腥硕加X得你棒得不得了,“寵不驚”很多人可能不見得做得到,“辱不驚”不只是說你難免會想:“怎么會有這么離譜的事?”但你一定要立刻在一分鐘內(nèi)告訴自己,如果你對這種事還會生氣,表示你的修煉不夠!接著什么事都不要做,不用去處理它,除非你真的又犯錯,犯錯就好好反省自己,下次改進。可是,如果這個辱來自于想辱罵你的人,那是他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這個叫作不驚。也就是你不要驚動自己,要處變不驚,因為一個這么想恨別人、毀掉別人的人一定很痛苦,我覺得要做到這四個字很難,因為大多數(shù)的人都會迷失在掌聲當中,一被羞辱就哭了、崩潰了,完全不敢面對自己,你們怎么做到這個部分?
林懷民:
我不會這樣想,我不活在這樣的一個范圍里,我有我自己的考試題目。我做自己的考試題目,跟外面的事情不大相干。我曾經(jīng)得過很多獎,在西方國家也有,編過很多大家愿意一看再看的舞,可是這一些都不保證我下一個舞是好的。也有些時候,觀眾都站起來發(fā)瘋地拍手,我仍然知道哪個地方還沒有搞定,我一直都有自己的考試題目在做。
外面那個事情我很“驚”,因為如果不受歡迎,票會賣不出去。這是云門的事,演完回去后,我還在算這個賬。我總是在琢磨這些事情。政治人物惡劣的事情可以讓我發(fā)瘋,可是如果掉進了我自己的考試題目時,那些事就會變得非常遙遠。坐捷運時,常有人笑嘻嘻跟我說話。這是寵嗎?大家看到你就笑,是恩寵,很溫暖。但是,我忘不了自己的考試題目。
柯文昌:
我媽媽是示范給我看,我相信她是自己要求自己要比昨天快樂,比昨天更有能力幫助別人,她也告訴過我,當別人給你辱的時候,你如果有同理心、慈悲心,會發(fā)現(xiàn)那個人很可憐,所以,當你能夠用慈悲心、同理心看待事情時,你就會不驚。其實我媽媽不曉得這四個字,我是事隔多年,突然讀一本書看到這四個字,我才大吃一驚,這不是我媽媽一輩子對我示法的原則嗎?
陳文茜:
在掌聲中迷失自己好像是人性,林老師你同意嗎?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考試題目,就是我對自己夠了解,知道自己哪里沒做好,哪些事情對我重要,如果他沒有一個屬于自己打分數(shù)的方法,他真的會迷失在掌聲中?而迷失在掌聲中,他的危險是人生不可能永遠一直有掌聲?
林懷民:
或者他覺得他受到很大的屈辱,覺得他活不下去了,也有這種可能,但是,我還是覺得即使喬布斯,也幾乎繞了一圈去追尋,然后才定在寫字這個事情上。所以,有些時候白頭發(fā)的人很可惡,總在講一些人生結(jié)論式的談話!年輕人還是要去試試看,要知道一切都不會死,不用怕。把云門停掉,不是說就要把事情放棄,而是說你也可以再把它關(guān)掉,從頭開始,你永遠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只要你愿意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