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買書記歷》 陳曉維:編后記(3)

買書記歷:三十九位愛書人的集體回憶 作者:陳曉維


我曾聽很多人描述過當年書市的盛況。開市之前如何像春運買火車票一樣擁塞在中國書店門口,開閘以后又如何人喊馬嘶,如潮水般爭先沖向一捆捆線裝書。親歷者都說,王洪剛跑得最快,買得最多。

王洪剛和艾俊川是對我?guī)椭艽蟮膬晌粠熼L。他們都精通版本,聰明絕頂,口才也好。聽他們談書如聞老吏斷獄,片言解紛。臺灣作家高陽說自己是“野翰林”,如果舊書圈里也有野翰林,也有道在化外的少林掃地僧,那一定非他們兩位莫屬。

他們買書,常能從中發(fā)現(xiàn)旁人估量不到的價值,因此可以人棄我取,披沙揀金。像王洪剛文中所說的配齊方以智《藥地炮莊》和明版《四書金丹》,艾俊川能夠從海外買到插增甲本《水滸傳》殘葉,除了機緣,更要有著扎實的版本學、古代文獻知識作后盾。艾俊川才高,他的人卻是如《論語》所言“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那些《水滸傳》殘葉,他曾當面給我看過。當時我說,這書即便送到手中,我都不知道它好在哪里。這就是所謂的貨賣識家吧。好書遇到伯樂,看似是人的幸運,實則也是書的幸運。

近年來線裝書價格高漲以后,一般的工薪階層已經(jīng)很難涉足其中了。于是一些新的藏書專題被發(fā)掘出來,像龔晏邦的藏書票、菜單、雜項收藏,馬征的十七年文學收藏,葉尋的地下出版物收藏,都是很有特色的。從龔晏邦活潑歡快的文字里,你能感受到,經(jīng)濟上的小投入,一樣可以帶來樂趣上的大產(chǎn)出。而葉尋的收藏活動,既是興趣使然,其實也是在給自己的現(xiàn)實關懷尋找一個可以落腳的投射點。

舊書跟大多數(shù)行業(yè)一樣,重心在北、上、廣三個地區(qū)。上海的勵俊、散木,廣東的胡文輝,北京的高山杉都是令我敬佩的藏家。他們是典型的學者型藏家,重視書的實用價值、學術價值,若僅僅為了深鎖..則不為也。他們在故紙堆里爬梳剔抉、抽絲剝繭,發(fā)人所未發(fā),都做出了相當精彩的學術文章。

這樣說來,住在湖州的顧諍就顯得很特別。湖州的舊書資源極少,顧諍本人又暈車,難以外出旅行,買書基本上只能通過網(wǎng)購。我去他家參觀過他的古籍收藏,一件一件搬出來,他都如數(shù)家珍,把版刻特點、版本流變講得頭頭是道,鐘愛之情溢于言表。顧諍是本書里最年輕的作者之一,但他的訪書記無論是格調還是關注的對象,倒是與黃裳那一代藏書家最為接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