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一研究課題基本完成后,李濟把博士論文中的主要內(nèi)容綜合成一篇題為《中國的若干人類學問題》的英語短文,刊載于1922年2月美國巴爾的庫出版的《中國留學生》月刊,以征求學術(shù)界同行的意見。同年12月,美國人類學會在波士頓舉行年會,與會者均為當時美國頂尖的人類學家。李濟在導(dǎo)師和鼓勵下,將本年2月發(fā)表的論文稍加修訂,參加年會并公開宣讀。令李濟和他的導(dǎo)師頗感欣慰的是,入會者聽完報告,對這位年輕的東方學子獨特見解和不凡的學識報以熱烈的掌聲。未久,這份報告便在1923年123期《哈佛研究生》雜志刊出,這篇“中國民族之科學研究第一部著作”,(吳相湘語)引起了學術(shù)界更加廣泛的注意。此時,大哲學家羅素(1920年曾到中國講學)正在修訂他的著作《中國問題》,在讀了李濟的論文后,“得到了某些頗有啟發(fā)的見解”,隨即征引了一些段落補入了他的著作中。由于羅素所具有的世界性聲譽和大師地位,隨著著作的問世,被他引用了論文的李濟也跟著名聲大噪。
1923年,李濟凝聚了三年心血的《中國民族之形成:一個人類學的研究》(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 Anthropologicallnquiry)[7]完成。此著根據(jù)111個現(xiàn)代中國人的體質(zhì)特質(zhì),從春秋到明末建筑城池的發(fā)展,十大姓氏的起源與分布,南北方民族融合的情況,綜合出中國民族的五種重要成分,堪稱對中國民族的科學研究的開山之作。其所應(yīng)用的方法和材料,一直作為研究中國社會史的學者共同效仿的標桿而經(jīng)久不衰。也就是這部著作的問民,使年僅27歲的李濟榮獲得哈佛大學哲學(人類學)博士學位,并成為第一位中國人獲此殊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