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鑼
2002年的3月,我參加了一場音樂會的演出。那是我從德國再次到中國后,參加的第一次演出。在來中國之前,我在德國一直做自己的音樂,我的獨唱音樂會很成功,得過好些獎。其實1993年我就到過上海,夢想就是和中國人合作音樂,這次到中國還想重新找中國音樂家一起合作。
來北京之前,我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經(jīng)歷:在坐火車去機場時,火車門關(guān)上的那一刻,我很明顯地知道我生命的這個階段結(jié)束了,一個新的階段會開始。
在中國我最初是和蒙古樂手合作的,他叫張全勝,是位馬頭琴演奏家,我們是很好的朋友。張全勝當(dāng)時正和另外三個中國人做音樂,其中歌手是保羅。他們的音樂風(fēng)格中,也是融入了民族樂器。后來我也加入了他們,一起參加那場《北京談話》音樂會。
我發(fā)現(xiàn)組織這場音樂會的人是我的老朋友Udo Hoffmann,他也是德國人,同樣也是1993年到中國的。他為90年代的中國音樂做了很多事情,1992年包括崔健、“唐朝”、“眼鏡蛇”在內(nèi)的六支中國搖滾樂隊,在柏林中國音樂節(jié)的演出,就是他安排的。1994年我離開中國后大部分時間在德國待著,偶爾會到中國來,所以跟他接觸不多。這次我到中國,才發(fā)現(xiàn)我朋友要參加的音樂會是他安排的。那時候他想在各個不同的新酒吧里,組織一系列有特色的音樂會。
那場音樂會還是很有意思的,當(dāng)時那樣的音樂會在北京非常少見。我們原來以為來不了多少人,結(jié)果到了晚上,來了很多人,有的人都擠不進去了。我演奏的是我的一個作品,比較有特色,混合了家鄉(xiāng)的Yodel唱法和蒙古族的呼麥來演唱,配上我的巴伐利亞琴伴奏,后來這首歌取名叫“老鑼來了”。
演出完以后,我開始整理我的東西。有兩個女孩兒來找我,前面的女孩兒用英文問了我一些問題,她的后面還站著一個女孩兒,不說話,就笑瞇瞇地看著我。我用中文回答了問題,她們很詫異地說:“啊!你會中文?”后來我們就用中文聊了一下,知道了她們一個是彈古箏的,另一個是唱歌的。彈古箏的女孩兒是常靜,她后面那個女孩兒就是龔琳娜。我告訴她們,最近我想找人合作做中國音樂,問她們是否愿意一起做點有意思的事情。她們也覺得很好玩,就給我留了名片。我對龔琳娜的名片印象很深,名片是她朋友為她設(shè)計的。名片上有她的頭像,但沒有印她的手機號,她就用筆給我留了手機號。這張名片我一直到現(xiàn)在都留著。
雖然這個音樂會的內(nèi)容我是沒什么印象了,不過它卻對我的生命很重要,因為我在這里認識了龔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