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人:敵人還是朋友?

印度:熟悉而陌生的鄰國 作者:塵雪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人民友好熱情

每每在印度“出差”,當(dāng)?shù)厝艘话愣紩鲃痈掖蛘泻?。他們會好奇地問我從哪里來,?dāng)?shù)弥襾碜灾袊鴷r,有的會說:“喔,中國。”然后沉默不語;有的也會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家”或“好國家”。但你不知道他是真這么認(rèn)為,還是為了招攬生意或表示友好,撿些好聽的話來說。那些受教育水平較低的普通印度人可能聽到“中國”就會沉默不語,而那些受過良好教育、英語流利、不敵對中國的印度人都很熱情地跟中國人攀談與交往,特別是一些去過中國的印度人更是會不停地稱贊中國的發(fā)展和成就。

但總體來說,印度的親華人士數(shù)量并不龐大。因而,對我而言,第一次做駐外記者便來到了印度這樣一個充滿不可思議的國家,挑戰(zhàn)其實挺大。最主要是,印度的媒體與知識精英階層中很多人對中國并非那么友好,采訪工作也很難一帆風(fēng)順,例如:報道2012年新德里大選投票時,一名普通選民不友好地命令我離開,還問我是不是間諜。

此外,眼望歐美的中國人并不那么關(guān)注鄰國印度,國內(nèi)也不太重視印度這一塊兒的國際新聞。身處印度的我們則認(rèn)為重要的事情,在國內(nèi)新聞編輯的眼中不堪一提。相反的,印度卻時時處處拿中國跟自己比較,“中國威脅論”的言論也常能聽到。

售賣所謂“中國快餐”的印度人

在這里,我們常常在主流報紙上看到一些對華不友好的文章,例如:《中國是印度最大的敵人》等直白的敵對文章。印度媒體總愛炒作中印在納達(dá)克東段的邊境爭端,這讓整個印度輿論處在一種反感中國的氛圍中。

2012年年底,我在南印科欽坐電動三輪車回旅館,當(dāng)?shù)氐乃緳C(jī)問我是哪國人,我謊稱自己是日本人,司機(jī)馬上洋洋得意地秀日語,學(xué)過一點日語的我也顯擺了幾句。我問他對中國人和日本人的看法,他說,最好的是日本人,他們頭腦冷靜,不會惹麻煩,第二好的是韓國人,而中國人很聰明,愛斤斤計較,絕不會讓自己吃虧。他不喜歡中國人。

好吧,中國人在部分印度人眼中的印象不太好。我在印度確實感受到了一些印度人對中國人的不友好與不相信,中印的歷史恩怨或許溯源于“1962年那場中印邊境的戰(zhàn)爭,中國打敗了印度”,而當(dāng)今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印是兩個處于競爭關(guān)系的發(fā)展中大國,特別在西方勢力的“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下,中印兩國難言信任。

“當(dāng)被印度人問國籍時,是否該如實告知對方自己是中國人”成了一個困擾我的問題,如實告訴他們的話,怕他們因為不喜歡中國人而為難我們;不告訴吧,自己又會有說謊的負(fù)罪感。我跟朋友討論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那些只可能打一次交道的陌生印度人,最好說自己是別國人,怕他們會給中國人“挖坑”或“下套”。而對于在工作場合認(rèn)識的素質(zhì)較高的印度人,還是應(yīng)該說自己是中國人,以便坦誠相處長期交往。

在回新德里的飛機(jī)上,我看到印度中國問題研究所斯里馬蒂·查克拉巴蒂教授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說:“如果‘二戰(zhàn)’后法國與德國都能成為朋友,那么印度與中國就更可能。”這倒是反駁印度人因為“1962年戰(zhàn)爭”而產(chǎn)生反華情緒的一個有力觀點。中印自古就有友好往來,如今,更應(yīng)該攜手前進(jìn),為亞洲人民爭口氣。

此外,我也很高興地看到,近年來,印度國內(nèi)也出現(xiàn)一些理性的聲音。2012年12月9日《印度時報》評論版就刊登了剛剛?cè)ブ袊L問了兩周的印度學(xué)者拉賈·莫漢(Raj Mohan)的文章《印度,中國:是朋友不是敵人》(India China Friends not Foes)。他認(rèn)為,印度人不該總是把1962年的戰(zhàn)爭放在心上,應(yīng)該記住那些中印歷史上的交流和友好事件,例如:佛教的傳播、譚云山先生的貢獻(xiàn)和泰戈爾訪華——至今世界上除了印度以外,只有中國如此熱烈慶祝泰戈爾誕辰,2011年中國出版了多達(dá)100部關(guān)于泰戈爾的書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