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兼有和聲以及音色精致變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組合之中產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達云、霧、水等自然物的靈動之感,所以十分適宜表現(xiàn)“印象風格”。
——《鋼琴物語》
什么是“印象”?可以說是人通過感官的感覺對某事物留下的記憶。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都能給人留下印象。在畫界,“印象”一詞最早來自于畫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如今這個詞已經成為藝術流派的名稱,成為高雅的代名詞,像標簽一樣被隨意插在任何地方,以顯示一種說不太清的感覺。
就像人們常用的“通感”手法,音樂借用了繪畫里的這一“印象”。印象主義音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文化活動中心——法國巴黎誕生的一種新音樂風格,聽印象派的音樂作品,只要閉上眼睛,很容易就能聯(lián)想到莫奈畫筆下的騰云、霧水。這正是因為印象派音樂注重刻畫實物周圍的色彩與光影在瞬間的變幻迷離,在他們的音樂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聲遠比旋律更為重要。他們的出現(xiàn)企圖讓人們了解到,世界上可以有不再以情感為靈魂的浪漫派音樂,純以感覺為法則的印象派音樂更加唯美。
作曲家們對龐大的樂隊編制不再感興趣,對洪亮巨大的音響效果不再感興趣,對宏大敘事史詩情節(jié)的音樂美學也不感興趣,他們所探求、展現(xiàn)的就是簡約與清澈之美,就像人們對野外的月色和清晨的露珠的印象一樣。印象主義鋼琴音樂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彪西和拉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