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功夫的真正含義(4)

武士之心: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作者:約翰·里特


武術的終極演化

跟功夫的真正含義一樣,李小龍的哲學也不僅僅限于單純的格斗技巧。事實上,為了完全欣賞李小龍的哲學,我們就必須超越武術的界限。畢竟,時值21世紀,人類的軍事技術已經發(fā)展到擁有隱形轟炸機和烏茲沖鋒槍的程度。每個星期花好幾個小時進行密集的、復雜的、高度專業(yè)的徒手格斗訓練固然值得贊賞,這樣可以讓人變得勤勞,培養(yǎng)對武術的熟練程度,但是,我們在今天的街道上遇到某件事,需要用到武術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在一個武器占絕對優(yōu)勢的世界尤其是如此。

比如說,精通古老的沖繩擊打工具(一開始被融入古老的技擊法,目的很明顯,就是把日本騎士從馬上摔下來)的訓練量在今天看來,作為應對街道襲擊的準備工作,顯得過時和不切實際。事實上,我們只要掃一眼每天的報紙,就會發(fā)現,今天的攻擊者并不像武士一樣懷舊(他們使用的都是現代的武器)。所以,在紐約街頭被殺的武士比被中國的義和團起義打倒的武士要多得多——諷刺的是,這兩件事情有著類似的原因:大多數武士的哲學無法跟時代的格斗發(fā)展保持一致。

事實上,攜帶武器的人可以從30到90英尺之外終結你的生命(1英尺=30.48厘米),有時候甚至可以從更遠的地方達到他的目的。既然這樣,把生命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格斗技術,來保衛(wèi)自己免受現在攜帶自動武器的攻擊者的傷害,已經不是明智之選。在過去,這些技擊法是用來打擊徒手搏擊的對手的。現在,規(guī)則已經改變了,世界也已經不同了。大多數的武士也應該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

這并不是說,武術訓練在今天就一無是處。如果你的目標是尋求真理,過更有價值的生活,只關注武術的格斗部分就沒有必要了。學習武術的持久價值在于,它可以是表達自己的工具,從靈性上來說,通過這種表達,你可以了解自己的不斷發(fā)展的局限性和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

我已經可以聽到有些人的反對聲音了:“但是武術在某些自我防衛(wèi)的情境下肯定還是有用的?!贝_實如此,但是,戰(zhàn)斧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F在,在我們主要城市的街道上,開車射殺已經如此普遍,掌握武術或者戰(zhàn)斧都不能保護我們免受半自動武器的槍林彈雨的襲擊。我可以再說一遍,武術是有用的,它是通往健康和靈魂發(fā)展的絕佳形式,但是要把武術和其他技藝結合起來抵抗今日大街上使用的武器,說好聽一點是不切實際,說不好聽了就是徹底的、致命的錯誤。李小龍自己也意識到了武術發(fā)展的這個事實,他在著名的視頻《獨家專訪》中也這樣說道:“現在你不會跑到街上拳打這個腳踢那個,因為如果你這樣做,就會有人拿出一把槍——砰!你的人生就結束了。我的意思是,不管你的武藝有多好?!?/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