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適當守舊是必要的

城北說戲 作者:徐城北


人類有今天不容易,產生了這些傳統(tǒng)藝術同樣不容易。歷史每每形成一種新的藝術格式時,其形式特征往往也相對穩(wěn)定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等到人類在社會上又發(fā)起新的沖擊時,其目標往往是舊的制度與舊的文化,每當取得一定成就時,被牽累的又往往是其時主要藝術品種的外部形式,如我們上述的平仄之類。激進的思想家與斗士時常激憤于這些外部形式,恨不得把他們踏上一只腳,再打翻在地,令其永世不得翻身?!拔母铩敝械募t衛(wèi)兵小將,不就是這樣做了許多遍么?但等到他們稍微歇息一下之時,等到他們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之時,他們或許就會從這些外部形式出發(fā),然后堅決地反省行為的本質了。

記得“文革”中電影很少,我們在基層,一遍又一遍地反復觀看《列寧在十月》,其中革命勝利之后,列寧曾多次與水兵在一起觀看芭蕾舞《天鵝湖》,革命導師怎么不奮起批判這些舊形式呢?

同樣,中國的毛主席,他一方面說“舊詩不易學,容易約束思想”(大意)的話,但他自己只要一寫,就一定是舊詩呢?他的“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用湖南話閱讀,“國”字讀“鬼”,就與“北”字諧音。也算是不規(guī)范的規(guī)范,屬于湖南話中標準的舊體詩了。記得那時有這樣的消息傳出,中央領導中胡喬木有一批舊體詩發(fā)表,毛沉湎其中,多日不能把精力用于“文化大革命”之中。這弄得江青很惱怒,認為胡干擾了“文革”的正常進行,命令胡喬木以后再不許發(fā)表舊詩了。

似乎還有一條規(guī)律,凡是反對舊事物最起勁的革命家,他骨子里對舊形式的深情也越頑固。毛主席晚年指示江青,命令組織文藝老人趕緊錄老段子與老戲給他看。江青本來正一股勁搞新東西呢,遇到這種情況,她也無可奈何。我從直接完成此任務的演員處得知,在執(zhí)行中真還頗有創(chuàng)造性。比如《游龍戲鳳》一劇,上邊要求的是程硯秋與言菊朋的合作??梢徊?,二位從未合作過此戲。當權者一研究,決定由馬派弟子張學津扮演正德皇帝,但表演是要向言派靠攏。旦角決定由劉長瑜扮演,但念白與唱腔卻要讓李世濟來,因為只有她的唱腔比較能體現李鳳姐的風情。此外,粉碎“四人幫”后,我們看到了江青的毛筆與鉛筆的字體,模仿毛澤東,惟妙惟肖。由此可以看出她當初下過的功夫,而且應該認作是由崇拜向準備奪權(比如假造毛的手跡之類)的過渡。

最后還回到京戲上來,京戲之最基本的二黃西皮的曲調,不管是屬于什么戲的,也不管是誰唱的,在舊時代的海外,只要它以無聲的形式一響(或是老人無字有腔兒地哼唱起來),老人經常是涕淚橫流,那種家國與江山之感都不可控制。這些曲調能夠引起他們的家山之痛,難道具備這樣功能的藝術還會是大錯特錯的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