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于無所希望中得救(2)

我們的不幸誰來承擔 作者:孔見


在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中,那些在革命時代付出犧牲的人群,甚至還要繼續(xù)付出更多的犧牲。出于現(xiàn)實的無法面對與接受,魯迅主張革命,擁護革命,把它視為涅槃之火,但對革命卻不抱有太多的幻想,不敢指望烈火中能飛出美麗的鳳凰。他曾經(jīng)指出:“對于革命抱著羅曼蒂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進行,便容易失望?!痹谑赂锩鼊倮蟛痪帽阌粲糇詺⒌奶K聯(lián)抒情詩人葉賽寧,成了魯迅筆下的一個個案,在他看來,葉賽寧就是“碰死在自己所謳歌希望的現(xiàn)實碑”上的,革命最終也革了革命者的命。

反反復復的革命與復辟,像麻將一樣推倒重來,折磨、玩耍著魯迅一度懷著殷切期待的心,使它滿含苦難和滄桑。他曾這樣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滿過血腥的歌聲:血與鐵,火焰與毒,恢復與報仇。而忽而這些都空虛了,但有時故意地填以沒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陸續(xù)地耗盡了我的青春?!庇谑牵畔铝讼M?,聽到了裴多菲的希望之歌:“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棄掉你?!保ā兑安荨はM罚斞负彤悋脑娙艘黄穑米羁潭镜难哉Z去詛咒希望,可見他心中的沉痛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深知個體生命短促的人,對歷史失去了耐心。

人對人是地獄

他人是地獄。

薩特的命題在魯迅這里同樣成立。從魯迅的方向看來,不僅革命的結(jié)果里尚有許多讓人失望傷心甚至要命的要素,就是革命的過程,也常有讓人難于接受的事情。革命者的隊伍里總是魚龍混雜,其中會有許多不能同舟共濟、憂患與共的人。個體欲望以及由此帶來的私人利益,并不因為加入神圣的隊伍而消融。不同背景經(jīng)歷、不同品行德性和不同政見的人,以革命的名義走到一起,力圖賦予革命以各自的意義,借堂而皇之的旗號去實現(xiàn)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同室操戈甚至叛變出賣,背后捅你一刀,幸災樂禍地落井下石,可以說是家常便飯,而造反成功之后轉(zhuǎn)過身來將自己的同黨當走狗烹也是司空見慣。這類事情是魯迅最最痛恨的。1930年,在共產(chǎn)黨人的動員下,魯迅加入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并成為“左聯(lián)”的盟主。但在“左聯(lián)”的幾年,矛盾分歧和明爭暗斗貫穿始終,這個革命組織里,他一再受到排擠和攻擊,直到最后分道揚鑣。光輝燦爛的事業(yè),不知不覺中演化成小人與小人之間的鉤心斗角和相互傾軋。他從中得出這樣的經(jīng)驗:“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軍中的從背后來的暗箭;受傷之后,同一營壘中的快意的笑臉?!痹谂c兄弟周作人交惡之后,即便是自己的親人,魯迅也失去了起碼的信任。于是,他采取了一種“橫站”的孤立的姿態(tài):“為了防后方,我就得橫站,不能正對敵人,而且瞻前顧后,格外費力?!保ā稌拧?41218·致楊霽云》)

同道中的分歧、攻擊與陷害,說起來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在魯迅身上卻顯得比別人要嚴重得多。魯迅并不是一個寬宏厚道的人,他對人的挑剔近乎圣人的完美,他的一生始終都沒有學會包涵人的缺陷與弱點,就像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局限也缺少必要的諒解一樣。魯迅還是一個絲毫不打算妥協(xié)退讓的談判者,因此很難與社會和他人簽約。他對社會的批評不僅是針對事態(tài),而且更針對著人,甚至針對著人格,動輒就要撕人家的臉皮。他對事物持有一種近乎絕對的尺度,立場堅定,愛憎分明,一有不快就會噴薄而出,出語又刻毒入木,不留情面。因此,別人很容易得罪于他,他也很容易得罪于別人。這種性格使他擁有許多的敵人和異己,原先的朋友后來也紛紛割席分道,使得異己的隊伍不斷壯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