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愿意回家,但也不得不回家。1927年到1928年,柔石情緒有些沮喪地在寧海西門的這個三合院里又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1928年5月,地下黨在亭旁發(fā)動農(nóng)民暴動失敗,在搜捕暴動人員時,反動當局從一份黨內(nèi)文件中發(fā)現(xiàn)寧海中學是各區(qū)黨委書記與縣委書記秘密聯(lián)系的地方,且有二三十個教師和學生參加了暴動。柔石受到了牽連,5月31日,他乘船到了象山石浦,轉(zhuǎn)道上海。從此,他便定居上海,只在犧牲前回過家一次。
柔石到滬后,先是寄居在了同鄉(xiāng)嚴蒼山的家里。而當時,魯迅則居住在閘北景云里。通過友人的介紹,柔石與很早以前便開始景仰的魯迅熟悉起來。魯迅是柔石一生中不能不提的人。柔石是魯迅“一個唯一的不但敢于隨便談笑,而且還敢于托他辦點私事的人”。每逢與魯迅同行外出,他總是寸步不離魯迅,似乎隨時準備保護魯迅。就如魯迅在《為了忘卻的紀念》里所說,“簡直是扶住了我”。
從這時起,柔石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向往也最精彩的一段人生。一開始,柔石負責《雨絲》雜志的編輯工作。1928年冬,他又與崔真吾等一起投資組織了朝花社,1930年又成為“左聯(lián)”的執(zhí)行委員、常務委員,并負責“左聯(lián)”機關刊物《萌芽》月刊的編輯工作。同年的5月,柔石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不久,他又以“左聯(lián)”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在上海秘密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qū)域代表大會。在1930年1月20日,他完成了小說《為奴隸的母親》,并在1930年3月出版的《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發(fā)表,隨后又被翻譯為外文,刊登在國際革命作家聯(lián)盟的刊物《國際文學》上。他還翻譯了高爾基、盧察爾斯基等蘇聯(lián)作家的作品。
這是柔石向往的生活,寫小說,編雜志,還有一幫有著相同志向和理想的朋友。他們可以暢談文學,暢談理想,暢談這個國家的未來。而這一切,在寧海西門的那個三合院子里,是不可以想象的。在那里,他只能怔怔地望著天,幻想云朵會不會飛過自己的頭頂。而此時,他的哥哥則用心地幫助自己的父親打理“趙源泉”咸貨店。他的母親說,你每天坐著看天,真閑呢,看你哥哥,從正月初一一直忙到年滿,沒有一天安坐過。他的父親更是對柔石的行為不解,說,兩兄弟一個時刻忙,卻很高興,一個閑著玩,反愁煞似的?,F(xiàn)在好了,他不用再過那種抬頭看天的日子了,他可以真正做些事情了。
就這樣,柔石一直居住在上海。除了1930年冬,他為了母親60歲的壽誕匆匆回過一次位于寧海西門的這個三合院子外,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嚴格來說,這個院子的西廂樓房三間是真正屬于柔石的。1927年,按照當時的習俗,他和哥哥平西分家,他分得了西廂樓房三間。這三間房的北首間是柔石和他的妻子吳素瑛在1920年完婚時的洞房,樓上的南首間則是柔石平時讀書寫作的書房,而小堂前則是柔石會晤親友的場所。故居東側(cè)原有一小石橋,橋上鐫有“金橋柔石”四字,“柔石”的筆名也是由此而來。雖然這個房子的一部分是屬于柔石的,但它卻極少得到主人的青睞。事實上,從1918年的秋天開始,這棟位于城關西門的三合院房子便成了柔石生命中的驛站。雖然他生于此,長于此,并在此處完成了自己的婚姻,但他并未把這個地方當作他一生的所在。
1930年冬,柔石的母親60壽誕,柔石回來了一趟。很快,他就匆匆離去,與母親的壽辰相比,在上海有他認為的更重大的事情要做。1931年1月17日,柔石到上海東方旅社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召開的一次秘密會議。特務包圍了會場,柔石等十一個人被捕。1931年2月7日深夜,被秘密槍殺在上海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后面的荒地上,身中十彈。
自此,在寧海西門的“方祠”旁邊就多了另一個故居,這是柔石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