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瘋狂作者和變態(tài)主人公 2

白堊紀文學備忘錄 作者:張檸


小說和敘事的聲音 

小說不是詩歌,但也不是寓言。它是平民生活的夢幻化(符號化),有時候簡直就是一個噩夢。長篇敘事就是通過語言(包括詞義和聲音)重現(xiàn)這個夢幻或噩夢。長篇小說《鋼琴教師》也像一個噩夢,一個平民試圖變成貴族的噩夢,一個在備受壓抑的生活中即將壞死的肉體變態(tài)萌動的噩夢,一個試圖用結(jié)構完美的古典音樂來掩蓋已經(jīng)破碎的日常生活的噩夢,一個在長期的控制和虐待中學會了“受虐—施虐”的噩夢,一個充滿優(yōu)雅理想的人的復仇的噩夢。

盡管這個噩夢的結(jié)構并不清晰,也可以說是“語義不清”(這就是文學與眾不同的地方),但從小說敘事中傳遞出來的“肉體解放”的尖叫卻是清晰和刺耳的。耶利內(nèi)克作為一位詩人和音樂家,她對“故事”的興趣似乎不濃,她對聲音更為敏感。她讓敘事的詞語中充滿聲音,聲音自身的邏輯壓倒了人物行動的邏輯。她的主人公的每一個行為,每一次動作,最終都不是指向故事的結(jié)局或者行為的結(jié)果,而是試圖要讓每一個動作都變成一個刺耳的音符。這些音符匯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瘋狂的旋律,而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聲音產(chǎn)生的發(fā)聲機制,首先取決于一系列壓抑——貴族夢想對平民生活的壓抑、精神(比如古典音樂)整一性對肉體豐富性的壓抑、人文主義或英雄主義理想對自在和自為的日常生活的壓抑、黑色連衣裙對小碎花連衣裙的壓抑、嚴肅對歡愉的壓抑等。但是,單純的壓抑不能構成沖突,只能構成枯萎和死亡。在母親對女兒或者自己對自己的壓抑中,生活的縫隙卻無處不在,這是一些相反的力量:鋼琴教師埃里卡被表弟健康的肉體所吸引,獨自到民工棚戶區(qū)看黃色錄像,到遠郊樹林里窺視土耳其人野合的場面,還有內(nèi)心經(jīng)常涌動著的欲望。

當這種相反力量與單純的壓抑勢均力敵并產(chǎn)生摩擦的時候,才會產(chǎn)生瘋狂而尖銳的聲音。一邊是越來越強烈的肉體欲望,一邊是越來越神圣的音樂。事實上,她的學生們已經(jīng)開始抨擊莫扎特和海頓了,但埃里卡依然認為“只有音樂是永恒的”,必須讓音樂準確地按照大師的曲譜和指法來呈現(xiàn),否則它就只能變成街道上的口哨和酒吧里的哼哼。實際情況卻是,埃里卡發(fā)現(xiàn)每一天都有一些音樂、一首詩歌,或者一篇小說在死亡,但故事(特別是事故)卻層出不窮,這些故事甚至試圖成為時代敘事的主角。埃里卡一直執(zhí)著地要保持鋼琴教師形象(也就是古典音樂)的完整性。但執(zhí)意要破壞這個完整形象的卻是學生克雷默爾和他露骨的性挑逗。經(jīng)過一番掙扎之后,埃里卡迎了上去,用她瘋狂的肉體,變態(tài)的身軀和嘶啞的聲音迎了上去。這是一種充滿了報復性的性行為,一種“自虐—施虐”行為,也是一支變態(tài)的曲調(diào)。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