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適(4)

先生 作者:《先生》編寫組


胡適在新文化的種種紛爭中,始終保有一份理性、溫和與包容的態(tài)度。

1925年,信奉儒家思想的章士釗與胡適有一組關于白話文運動的對詩。二人曾照了一張合影,在照片的背面,章士釗寫道:“你姓胡,我姓章,你講什么新文學,我開口還是我的老腔。你不攻來我不駁,雙雙并坐各有各的心腸。將來三五十年后,這個相片好作文學紀念看。哈,哈,我寫白話歪詩送把你,總算老章投了降。”

胡適卻用文言相和:“但開風氣不為師,龔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開風氣人,愿長相親不相鄙?!?/p>

不管觀念如何沖突,胡適都希望大家能夠寬容共存,給他人以自由。

1926年,他在致魯迅、周作人、陳源的信中說:“我是一個愛自由的人—雖然別人也許嘲笑自由主義是十九世紀的遺跡—我最怕的是一個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會。我深深地感覺到你們的筆戰(zhàn)里,雙方都含有一點不容忍的態(tài)度,所以不知不覺地影響了不少的少年朋友,暗示他們朝著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這是最可惋惜的?!?/p>

關于新文化運動后來的走向,他不無疑慮:“最不容忍的乃是一班自命為最新的人物”,而且是新文化運動中的領頭人物,以及由他們培養(yǎng)出來的青年學生。這讓胡適感到“悲觀”,他說:“我怕的是這種不容忍的風氣造成之后,這個社會要變成一個更殘忍更慘酷的社會,我們愛自由爭自由的人怕沒有立足容身之地了?!?/p>

新文化運動興起之時,胡適看了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之后,曾給陳獨秀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國中人士能平心靜氣與吾輩同力研究此問題。討論既熟,是非自明。吾輩已張革命之旗,雖不容退縮,然亦決不敢以吾輩所主張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p>

陳獨秀回信道:“改良文學之聲,已起于國中,贊成反對者各居其半。鄙意容納異議,自由討論,固為學術發(fā)達之原則;獨至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文學正宗之說,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余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p>

1958年,胡適與秘書胡頌平聊天時提到,十七八年前,康奈爾大學的史學老師伯爾先生和他聊天,說:“我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逼鋵嵢萑叹褪亲杂?,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胡頌平讓他寫下來,于是就有1959年3月12日發(fā)表在《自由中國》上的《容忍與自由》一文。他在文中表達了深度反思:“現(xiàn)在在四十年之后,我還忘不了獨秀這一句話,我覺得這種‘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的態(tài)度是很不容忍的態(tài)度……我現(xiàn)在常常想我們還得戒律自己:我們受過實驗主義的訓練的人,本來就不承認有‘絕對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痹谶@篇文章,胡適提出了“正義的火氣”的概念:“不容忍的態(tài)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會錯’的心理習慣,所以容忍‘異己’是最難得,最不輕易養(yǎng)成的雅量?!?/p>

兩年后,胡適在致既是同鄉(xiāng)又是良師益友的蘇雪林的信中又談到“正義的火氣”:“‘正義的火氣’就是自己認定我自己的主張是絕對的是,而一切與我不同的見解都是錯的。一切專斷,武斷,不容忍,摧殘異己,往往都是從‘正義的火氣’出發(fā)的?!?/p>

“他什么都沒完成,卻開創(chuàng)了一切”

唐德剛說胡適的“中學”止于乾嘉,“西學”亦未超過赫胥黎、杜威兩人。直言他對于各種社會科學所知極淺,因為素不喜經濟,故對于經濟學可以說是一竅不通,這成了研究政治學的軟肋?!八院m之先生對中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雖然生死以之,他卻始終沒有搞出一套完整的理論來。不是他無此才華,而是他在社會科學上無此功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