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美閎約——“閑情”與存在的“焦慮” 4

唐宋詞經(jīng)典 作者:楊雨


當(dāng)然,這種生命的焦慮感并不是馮延巳一個人的感受。古往今來,偉大的文學(xué)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只不過,他們各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有的沉痛,有的沉靜。沉痛者如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這是面對理想失落的沉痛;《古詩十九首》的“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這是面對死亡的沉痛,這種沉痛和杜甫的“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贈衛(wèi)八處士》)近似;再如李煜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相見歡》),這是亡國的沉痛……沉靜者則如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如歐陽修的“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

這里也補充說明一下,晏殊、歐陽修正是公認(rèn)受馮延巳影響最大、最深的北宋詞人。晏殊、歐陽修都是江西人,晏殊更是江西撫州人,馮延巳被罷相后曾一度到撫州做官,有了這層地域親緣關(guān)系,又有相似的身份背景——三人都是朝廷高官,晏、歐追隨正中詞風(fēng),不僅形似而且神似也就不難理解了。

馮延巳的這兩句“獨立小橋風(fēng)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就是屬于沉靜而非沉痛的表達,蘊意雖然深刻,但由沉痛回歸沉靜的表達風(fēng)格使得原本特別具有悲情的生命焦慮感顯示出比較平和、節(jié)制與理性的美,后來追步馮延巳的晏殊、歐陽修詞同樣也呈現(xiàn)出這種節(jié)制和理性的美。這種表達形式雖然帶上了馮延巳個性的風(fēng)格,但它的內(nèi)涵顯然已經(jīng)打通了人性共有的生命意識。

一首真正的經(jīng)典作品,它在傳達作者個性風(fēng)格的同時,一定會深刻地觸及到人類的共性。這就是馮延巳“閑情”的深刻蘊意所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