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亞首先給我們展示了屠格涅夫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在十九世紀俄國這個封建專制的國度里,貴族對農(nóng)奴可以肆意妄為;而在沙皇(尤其是有“大棒”之稱的尼古拉一世)面前,他們也是沒有自由權(quán)利的臣民。與此同時,每個家庭又有自己的暴君,例如屠格涅夫的母親,專橫恣肆,子女們只有俯首聽命。關(guān)于這些,別的著作語焉不詳,莫洛亞則作了詳盡具體的敘述,從而使我們對屠格涅夫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有一個鮮明的印象。正是這種環(huán)境導致他的反農(nóng)奴的傾向,養(yǎng)成他優(yōu)柔寡斷的個性;另一方面,也孕育了他筆下多余人的性格。大家知道,在俄國文學中,屠格涅夫在多余人形象的塑造上,可說是集大成者。這固然因為他身上帶有多余人的某些氣質(zhì)(如在愛情問題上和處事上所表現(xiàn)的矛盾心情和猶豫不決的態(tài)度),一個作家常常愛寫他最熟悉最親切、從而也最能激動他心靈的事物。不過也應看到,在客觀上,他筆下的人物同他都是同一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
莫洛亞進一步以豐富的材料展示屠格涅夫的生平:他的生活、他同友人的交往、他的愛情、他在當時西歐派和斯拉夫派的論爭中的思想立場……作為傳記小說作家,莫洛亞使用的方法,主要不是分析,而是敘述,在許多地方則是描寫。他顯示給我們的是具體的材料以至生動的形象,給我們以感性的認識,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領(lǐng)會這位俄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比如說,屠格涅夫筆下人物的性格,甚至他們的社會作用,大多是通過愛情來表現(xiàn)的。這固然因為愛情是生活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但從莫洛亞的書里我們了解到屠格涅夫?qū)矍榈莫毺氐膽B(tài)度,便會知道,他在這方面感受很深,因而能夠從這方面挖掘人物的個性底奧,并想象他們在社會活動中的表現(xiàn)。
對于屠格涅夫?qū)懽餍≌f,特別是寫作六部長篇的社會背景和作家的具體境況,別的著作只談到片鱗只爪,在這里則有充分展開的交代。不是說這里有很多的新發(fā)現(xiàn),其可貴之處在于莫洛亞提供了更豐富的材料。比如說,關(guān)于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前后的情況,農(nóng)民對“改革”的失望和感到被欺騙的心情,知識分子中年青一代對自由主義的厭棄,父輩和子輩的矛盾,社會對《父與子》的反應,民粹派和“到民間去”的運動等等。了解這些情況,我們讀小說時就會感到親切得多。書中還詳細地介紹了屠格涅夫晚年懷念祖國及其在愛情問題上新感到的寂寞和矛盾的復雜心情,這對我們理解他的晚期作品,諸如散文詩和帶有神秘色彩的小說是不無幫助的。
書中引用的材料,很多是作家的書信。這在《屠格涅夫全集》出版之前固然彌足珍貴(本書寫于1931年,《全集》出版于1960—1968年),就在《全集》出版之后的今天,也仍很有價值。要知道,我們?nèi)绻獜耐栏衲虻拇罅繒啠ㄊ暮駜裕┲姓页鲇杏玫牟牧?,真不啻披沙揀金?/p>
法國是屠格涅夫的第二祖國,他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經(jīng)常僑居法國,七十年代后就在那里定居了。莫洛亞雖然沒有來得及見到屠格涅夫,但他是法國人,收集材料有其方便的條件。書中關(guān)于屠格涅夫在法國的活動,他同名作家喬治·桑、福樓拜、莫泊桑、左拉、龔古爾兄弟的交往及促膝談心、切磋藝術(shù)等記載,是很有價值、頗饒趣味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