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時代的人,聲音大、脾氣爆烈而且行動快速,這些特性傅斯年都有。還有,革命世代講起話來,口氣都很大,不是傲慢的那種大,是氣派的大,這傅斯年更有。他寫論文,“夷夏東西說”就要徹底改寫過去對中國古史的習(xí)慣看法;他講起“大學(xué)”,就用英文中“大學(xué)”叫 University,字里藏著 Universe,于是就鼓勵學(xué)生要有“貢獻(xiàn)宇宙”的精神。老天,不只是“世界”、“人類”,而是“宇宙”!傅斯年最重要的史學(xué)信條,也以同等夸張的語氣長
留下來:“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
傅園的深郁氣氛,和傅斯年的大氣剛烈,形成強(qiáng)烈對比。這里是整個臺大大樹密度最高的地方,不管任何時間都是蔭影滿地。所以另一個功能,這里最適合孤僻沒什么人緣,沒課時不知去哪里好的人,獨(dú)處閑坐。校園的其他地方,行只影單都難免不自在,只有在傅園,一個人坐著無所事事,理所當(dāng)然。想起來了,我年少時期許多小說的發(fā)想,還有許多人認(rèn)為最為深邃的哲學(xué)思辯,都是在傅園中枯坐坐出來的。
最靠近傅斯年陵寢的地方,有一棵大樹,每年累累結(jié)實(shí),那果實(shí),大家都稱“面包果”,只有我從來不習(xí)慣,對我而言,那就是“巴吉陸”。其他人看到樹上樹下的果實(shí),通常心驚警告:“被打到了還得了!”只有我興高采烈地將果實(shí)拾撿回家,給媽媽加排骨煮湯。毫無例外,媽媽會說:“只有花蓮人懂得拿巴吉陸煮湯。”語氣里聽起來,好像撿回巴吉陸煮湯證明我的花蓮身份根源,是我念臺大最值得肯定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