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廚房都有大灶,方便烹煮大家庭眾多人口的三餐,因此閩南語稱廚房為“灶腳”。幾年前我賃居嘉義鄉(xiāng)間的磚造半樓仔里,廚房里便有一座闊綽的磚砌大灶,灶上有巨鼎與煙囪,完整保留著五十年前的灶間景觀,好像一切家庭的起居生養(yǎng)都可以圍繞著大灶巨鼎完成。只是我用不著大灶,也不需要巨無霸大鍋來炊煮,廚房正中央蹲踞這個龐然大物實在令人頭疼。
要起灶煮食就得有人生火,灶椅是讓負責(zé)照料柴火的人蹲坐的矮凳。灶前高溫?zé)霟?,灶椅因此不能是易燃的木制品,于是以磚胎特制,成為臺灣民藝里獨特的非木制家具,也造就了一門極獨特與高價的收藏類別。
灶椅低矮,除了可坐在灶前生火實在不知還有什么用途(放在現(xiàn)代浴室里洗澡專用?)。我因此很少感興趣,在收藏人家里見著,也大抵擺放桌上成為純裝飾。而一只灶椅動輒萬元,主人大概也舍不得讓不識貨的來客胡坐磕碰以免心碎。
令民藝人心醉神迷的,是灶椅的獨特質(zhì)地:紅磚胎,特別是臺南地區(qū)胎土細致綿密、紅潤Q嫩、毫無雜質(zhì)的歸仁窯磚胎。
常見的灶椅是圓鼓形,兩側(cè)各挖一小洞方便勾取搬動。如有橢圓造型則稱為腰子形,數(shù)量較少,當(dāng)然索價不菲。早年我曾在蘇仔店里見過轟動中南部的腰子形灶椅,椅面的邊緣環(huán)繞著手工刻畫的三角形紋飾,兩側(cè)則挖出討喜的雙錢造型洞口,翻過厚重的椅身可以看到布滿鈣白色水垢的內(nèi)里亦陰刻了一枚漂亮的紋飾。這個神物在蘇仔店里靜待了幾個月后,再看到時已在興仔店里,又幾個月后,終于隱身于興仔某個高檔客戶的收藏庫房里,從此世上絕跡。
照片中的這個葫蘆形灶椅是極罕有的怪體(興仔稱為腰子形,反正怪體一律叫腰子形就沒錯?。以儐柫嗽S多前輩,沒人曾見過類似造型。葫蘆兩頭精簡地各挖了一洞,胎土厚實,重要的是有Q爹爹幼米咪的歸仁窯嫩紅胎土。
終于有了這只灶椅后,我其實早已搬離廚房有大灶的鄉(xiāng)間老屋。我也跟收藏有灶椅的民藝人一樣,不知該怎么安置這個神氣漂亮的小家伙。舍不得丟在地上任其被遺忘,只好端端正正地安置于桌上,當(dāng)成一塊笨重卻美麗的磚塊,隔一陣子就小心拂拭,免得蒙塵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