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英雄》受虐者的夢魘

在光影中旅行:程青松電影筆記 作者:程青松


2002年歲末,圍繞《英雄》的爭執(zhí)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新浪網上甚至出現(xiàn)了“英雄保衛(wèi)戰(zhàn)”的標題。先前有關《英雄》的主題以及該片屬于何種類型的電影的討論一直沒有消停過,但我在最后聽到的激昂人心的捍衛(wèi)聲中,分明看見了一股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有些人甚至將《英雄》上升到揚我國威的高度。在我看來,議論《英雄》已成了一件極其庸俗的事情,不管是從文化分析的角度還是從商業(yè)類型電影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它都是一個可怕的怪物。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部影片堂而皇之地通過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調查”欄目作了三天秀。在針對戛納的“退場秀”之外,張藝謀更進一步,他甚至認為對英雄的批評就是對中國電影的打擊,《英雄》儼然成為“愛國主義電影”的典范和樣本。在《英雄》的這場政治秀的背后,有一個儼然龐大的假想敵——好萊塢,中國的電影批評應該團結在以“英雄”為首的中國電影周圍,任何批評都有可能成為“變態(tài)批評”——張藝謀在上海對一個在北京首映時認為他的影片寫的是打架的記者發(fā)出了這樣的反擊。張藝謀還忠告看他的電影睡覺的記者:你這是對電影本身的不尊重。

看電影打瞌睡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對一個“假大空”的東西,我們還是有權選擇這樣的“尊重”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到底是《英雄》變態(tài)還是關于《英雄》的批評變態(tài)?在我們看到的評論中,我們覺得恰恰是批評《英雄》的聲音最為可貴。這樣的批評首先沒有拿宣傳公司的紅包,不存在交易;第二,即使是對感覺自我良好的張大師,照樣開炮,這更需要獨立的判斷與勇氣。安徒生的童話里有一個看見皇帝沒穿褲子的兒童,他可以在全部的弄臣和全城的人民都在說假話的時候說:皇帝什么也沒穿!我想,中國的電影批評需要這樣的真實和勇氣。我們應該為這樣的批評喝彩。

《英雄》在虛擬了“和平”主題的同時還宣稱自己是一部徹底的商業(yè)片,這恰恰是其心虛的地方。它害怕被指出其諂媚的主題。它看起來像一部廣告片,像一部旅游風光片,像武俠影像實驗片(一把好劍怎么穿過水波),像申奧片,當然肯定更像反擊好萊塢電影侵略的愛國主義教育片,可它就是不像一部講得很好的故事片。對商業(yè)電影研究頗有建樹的郝建先生在《英雄遮住了人的臉》(原載《書城》2003年第1期)中指出這部影片的故事講得不對勁。這部商業(yè)片對歷史毫無責任,對現(xiàn)實毫無指向,對心靈毫無關懷。整部影片透露出來的媚態(tài)已經完全超越了筆者曾經批判過的《雍正王朝》,那部電視劇歌頌的“用雷霆手段,行菩薩心腸”至今讓我們感到陣陣寒意襲來。而《英雄》呢,張藝謀希望用娛樂的方式,用讓你永遠會記得住里面的幾個鏡頭的強烈視覺效果告訴你,活埋過40萬趙國俘虜?shù)氖蓟实?,胸懷的是天下蒼生,甚至連去刺殺他的“無名”都在一劍封喉的剎那突然明白這個皇帝將開創(chuàng)一個一世、二世乃至萬萬世的美麗新世界。這個世界是可以用孟姜女的丈夫們的血肉來構筑通往天堂的天梯的。最令人齒冷的是張藝謀竟然偷換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概念,讓無名與皇帝成為2002年中國電影《英雄》中的一對知己,面對屠刀喊一聲“不亦快哉”。受虐狂的意味在《英雄》中成為絕對的主題,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看里面的愛恨情仇,得出這是一部變態(tài)的影片就不足為奇了。

多年前,我看到過一部同樣題材的影片《刺秦》,那同樣是一部敘事混亂的影片,但是,我至少在影片中看到了陳凱歌的矛盾和困惑,他至少在影片中描寫了始皇帝的罪惡。他在試圖去接近建立了宏偉帝國的嬴政的真實面目??傻搅?002年的張藝謀的影片里,所有的激情描述都是為了對這個皇帝喊一聲“萬壽無疆”。我看到的是中國電影的墮落以及對草菅人命的皇帝的感恩。人類的和平生活真的如同影片里所說的來自于始皇帝的一個決定?張藝謀是否反問過,當一個人的決定可以決定人類前進方向的時候,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那些夾雜在歷史黑暗之中的無數(shù)民眾,也就是王小波所說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是否除了死和自戕就別無選擇?

一部反歷史、反人道的電影為何在2002年成為國產電影的票房“英雄”。若干年后,再回頭來看此時的國人的心路歷程,定會不堪回首。這一次中國電影巨大的自娛自樂將注定作為一個笑談寫進歷史。就在2002年的一家普通電影院里,當陳道明說出“和平”兩字時,我聽見上帝們(觀眾)發(fā)出了開懷大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