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的《國富論》是很多市場經(jīng)濟學家的《圣經(jīng)》,但是這部著作大家談得多(尤其是“看不見的手”這五個字),看得少。斯密在書中用不少篇幅討論英國是否應向北美殖民地征稅,亦即《唐森德條例》是否合理。1766年11月至1767年3月,斯密寓居倫敦,期間曾在征稅問題上協(xié)助唐森德,并為謝爾本勛爵完成有關(guān)殖民地歷史的研究。他說,其他帝國的防衛(wèi)費都課在屬于自己的地方(殖民地),以減輕或解除自己的責任,英國則恰恰相反。英國在美洲的移民迅速致富,收入和生活水準都比大西洋彼岸強,但是他們對母國的國防或行政費用卻沒有貢獻,護衛(wèi)這些移民利益的費用全由母國支付。出于歷史原因,英國從未要求殖民者按國內(nèi)同胞所納的比例交納稅款。為防御、擴張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英法七年戰(zhàn)爭(1756-1763)所費在9000萬英鎊以上,超過英國所負公債的總額,全由英國本土百姓負擔。這是否公平,不是不能探討的。伯克對《唐森德條例》抨擊甚力,主張和解。出了錢的,會感到冤枉;不出錢的,盼望不改變現(xiàn)狀。斯密從英國人的立場出發(fā),認為這浩大的開支損害了英國本土人民的利益。殖民地當局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發(fā)行紙幣(可用于償還欠英國商人的債務),英國議院議決那些紙幣不得定為法幣,斯密說此舉“最適當不過”。至于殖民地領袖提出在英國議會他們沒有代表,因而不能納稅,斯密舉了根西、澤西二島的例子予以駁斥,他以為這只是托詞:
美洲的領導人物……想保持自己的地位,他們覺得或者想象,如果他們的議會……大權(quán)旁落,僅僅成為英國議會的低聲下氣的臣仆或執(zhí)行吏,他們自己的重要地位就大部分喪失了。所以,他們拒絕議會派征賦稅的建議,像雄心勃勃、意氣昂揚的人一樣,寧愿劍拔弩張來保衛(wèi)自己的重要地位。
那些美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自視極高,他們相信自己在締造“世界上自有國家以來最大而又最強的國家”。斯密建議,既然缺乏有效手段派征賦稅,英國只能放棄美洲殖民地,它們不是大英帝國的省份,而是“壯麗華美的裝飾”,棄之亦不足惜。斯密并不考慮接納美洲領導人物為英國議會成員,他擔心這些實力派會主導英國政治,“從全國的彩票中得大獎”。歷史表明,隨著美國國力增強,美國政客早就不屑于遠道去倫敦出席英國議會會議。倒是英國議會里某些成員在主動要求成為美國一州。布萊爾配合布什征戰(zhàn),被人譏為“美國外交部部長”、“德克薩斯州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