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圣血圣杯(3)

1938中國大營救 作者:張勇


另外兩個圣杯故事大約創(chuàng)作于1200年,是羅伯特·德·伯倫的作品《阿里瑪西亞的約瑟夫》和《梅林》,這些故事傾向于新基督教徒,把尋找圣杯看成是騎士精神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為了效忠朝廷或者是博取美人的芳心。羅伯特·伯倫的圣杯故事與當時非常受歡迎的亞瑟王的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15世紀,托馬斯·馬洛禮的杰出史詩作品《亞瑟王》,使奧托·萊森看到了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尋找圣杯的神奇故事。亞瑟王的騎士們被描繪成為正義事業(yè)獻身的斗士,搜索圣杯可以更理想化這個目的。馬洛禮的書在過去的500年間,在這方面造成的影響,比人們所能夠想象的任何一部其他作品都要大。

還有一個更令奧托·萊森醉心的故事,就是“獅心王”理查的傳說。

理查一世是一位最具騎士精神的英國國王,他有很多富有傳奇色彩的事跡與傳說,但是,最令奧托·萊森向往的,是他的“救贖”與“自贖”的精神和行動。

為了救贖險些坍塌了的基督教精神世界,當同為基督教的“圣城”的耶路撒冷于1187年,被建立了阿尤布王朝的埃及的薩拉丁占領,并且法蘭克人的耶路撒冷王國被滅掉后,理查一世與德皇紅胡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一起,應教皇克雷芒三世號召,發(fā)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并實際上成為了這次十字軍遠征的領導者。雖然最終他的軍隊在離耶路撒冷僅有12英里的地方止步不前,并與薩拉丁簽訂了“城下之盟”,但據說,他還是從一名隱士手里得到了釘死耶穌的十字架上的一小段殘片,這殘存的“圣物”,同承接過耶穌受難時流出的鮮血的圣杯一樣重要。據說,被猶大出賣了的耶穌在接受了猶太教大祭司和羅馬總督的“審判”后,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而死。殘忍的羅馬軍官朗基奴斯曾用長矛插入耶穌身側,以確認他的死亡。當時,亞利馬太的約瑟夫拿來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中用過的酒杯,承接流出的血液。這具酒杯,就是圣杯。

理查一世的“自贖”,則是自我心靈的凈化與救贖行為。在封地和王位爭奪中,他氣死了父親——金雀花王朝的創(chuàng)始人、安茹帝國的強大君主亨利二世。后來,他時常跪在主教面前光著上身用荊條自我抽打鞭笞。理查一世在一次為搜尋傳說中的寶藏而攻打一座城堡時中箭身亡,臨死前,他要求將自己的身體埋在其父亨利二世腳下,以示懺悔。

所有這些歷史事跡與傳說,使奧托·萊森相信圣杯具有統(tǒng)一信仰、彌合裂痕、攘除災禍、增強力量、拯救靈魂、帶來財富和富足的生活、保持純粹與純潔的精神等其他任何物品都不具備的巨大作用。

……

在塞馬嶺的這個小山坳里,奧托·萊森一口氣向任可說了那么許多。說到觸動內心深處的時候,奧托·萊森的藍寶石般的眼睛矍鑠幽深,熠熠閃光,充分顯示出了一種為宗教信仰和理想奮不顧身的純粹的精神,竟然令任可也深受感動。這樣癡迷于一種追求的人,想不讓他成就自己的事業(yè)都難。任可在心里想到:在中國,宗教信仰,比如佛教或者道教,雖然教眾與信徒也不少,但從來也沒有真正形成大一統(tǒng)的在社會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的宗教和精神信仰,最多不過是作為自漢武帝起就逐漸占有主導地位的儒家學說的補充,或者說社會精神需要的一種補充。在這一點上,中國與西方殊為不同。難怪在西方,不管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還是走火入魔,誤入歧途,都有人始終如一,執(zhí)著地保持著自己的個性,如飛蛾撲火般決絕地去追尋深藏在心中的夢,不管那夢是能夠變?yōu)楝F實的,還是越來越虛無縹緲。

任可正想感慨幾句,奧托·萊森忽然又神情沮喪起來,他眼睛中的光,也如夕陽西下時的最后一抹斜陽,倏忽暗淡,并且,身體微微發(fā)抖起來,不知是激動不已所致,還是從山風中感覺到了襲來的寒意。

“我們走吧,回去喝杯咖啡,改天接著說,你的中學學友應該早干別的去了,不會再來糾纏你?!比慰山ㄗh道。

“我都不曉得自己為什么時不時地會緊張,甚至神經質,這種狀況有一段時間了,你不會笑話我吧?”

“不會,你這是壓力太大、太緊張與勞累的緣故,都有,都會有,哪個男人都可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不足為慮?!?/p>

“那好,回去接著跟你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