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拳經(jīng)九論 (1)

開藝叢談 作者:龔鵬程


一、圣典崇拜

刀經(jīng)拳譜、武笈秘錄,在我們社會上,因小說電影電視之渲染,已形成一種「圣典崇拜」。大家相信最高的道理即存在于經(jīng)典之中,只要獲得經(jīng)典,依法修參,便能證得無上菩提,登至最高境界。所以,為了獲致經(jīng)典,不惜巧取豪奪,大動干戈。取得經(jīng)典后依之修行,亦為必循之徑路。

圣典崇拜是各宗教各文明中普遍之現(xiàn)象,武俠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武俠文學中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的時間甚晚。早期只有俠義小說曾有宋江獲得九天玄女三卷天書之類故事??墒翘鞎?,通常都是沒有字的;僅在危難時焚香祝禱,才會示現(xiàn)天機。此亦為圣典崇拜之一種類型,然非塵俗世界得能仿效。塵世的武林,把拳經(jīng)秘籍講得最活靈活現(xiàn)的,是金庸的小說。我們試想:若無《九陰真經(jīng)》《九陽真經(jīng)》,射雕神雕諸傳的英雄俠侶們還唱得成戲嗎?若無《辟邪劍譜》《葵花寶典》,令狐沖林平之的曲折故事恐怕也講不成了。同理,小胡斐的本領,全憑一冊胡家刀譜。有人偷練了前面幾頁,便成了技擊名家,經(jīng)典之義,斯可謂大矣哉!

金庸之前的武俠小說名家,談論秘笈者甚少,金庸則幾乎每本小說均以秘籍為其情節(jié)核心,秘笈又特別多。九陽真經(jīng)、九陰真經(jīng)、辟邪劍譜,葵花寶典,胡家刀法之外,如六脈神劍、易筋經(jīng)、紫霞神功、玉女心經(jīng)、乾坤大挪移等均是。其小說之模式既以此為特點,當然也就因此而形成了格套,看來看去,似曾相似,不免有自陷窠臼之嫌。故以秘笈為敘事核心,乃其創(chuàng)格之成就,而亦遂為其缺點之所在。

何況,秘笈固為昔賢所創(chuàng),筆錄以傳世。后世豈即無賢能之士,不能自我創(chuàng)獲,非取而誦習不可?金庸筆下的圣典崇拜,往往被形容成武功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誰只要能得到圣典,便可練成當世最高的武功。此固為圣典崇拜之常態(tài),但經(jīng)是死的,人是活的,因崇拜經(jīng)典,遂拒絕靈活通變、因革創(chuàng)益之機,恐亦非智者所應為。

此非苛責金庸,也不是要討論武俠小說該怎么寫。金庸之所以特別注意到圣典秘笈,并以此來做為情節(jié)核心,料想他有個特殊的時代社會背景,令他對此有感會,故下筆不覺其然而然,就表現(xiàn)出了圣典崇拜諸征象。

可不是嗎?近百年來,康有為奉孔教圣典、國民黨高舉三民主義、共產(chǎn)黨抱持馬列教條、民進黨以臺獨核四之黨綱為神主牌。這些執(zhí)政者(康有為百日維新亦可勉強算是執(zhí)了政權),誰不在表演著他們的圣典崇拜態(tài)度呢?誰不宣稱其圣典乃「圣人造作,具一切法」?誰不謹循其教,寧愿百姓遭殃、社會蕭條,也不肯在黨綱上稍做讓步?這樣的社會,出現(xiàn)這樣的小說,又有啥可怪詫的呢?

二、易筋經(jīng)

武林秘笈,來歷最古、地位最高者,首推達摩祖師《易筋經(jīng)》。

易筋也者,謂練武之人須改換筋骨,轉(zhuǎn)弱為強。修習此經(jīng)即可以達到這種效果,「以血肉之軀,而易為金石之體」。

達摩被稱為少林初祖,少林則為天下武學之宗,泰山北斗,因此這部經(jīng)典在武林中簡直地位崇高極了。關于這部經(jīng)典的傳說、小說敘述也講得神妙無方。

可是,很少人真看過這部圣典。當然,無上妙品,不授無緣,流傳本來就很慎重、很神秘,一般人自然也難得看著。不過幸而讀者并不甚多,一般練武之士,文化水平又不見得太高;更少人關心它的理論性,而僅從練功的需要上去誦習,所以它才一直保持著它神奇且崇高的地位。真去取來參閱,它的西洋鏡恐怕就要拆穿了。

先不說達摩與少林寺相關傳說均屬杜撰偽托,就只針對《易筋經(jīng)》來說,甚中荒謬之處便甚多。

例如達摩是襌師,少林是僧門,《易筋經(jīng)》卻教人攢、掙、搓、拍睪丸;握、洗、束、養(yǎng)陽具。洗,指每天用藥水洗泡。束,指用軟帛束起。為什么要如此費工夫呢?因為要壯陽,以供房中鏖戰(zhàn)。經(jīng)文說:「吾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大于是法者?」這怎樣可能會是達摩和尚的口吻,怎么會是少林寺里傳習的功法?

此類功法,它自稱為「泥水操珠最上乘之功也。」清順治年間,一位海岱游人記載曾見西羌人習此法,可以「以長繩系睪丸,綴以牛車之輪,曳輪而走」,則彷佛現(xiàn)在市井間的「九九神功」之類。功在壯陽,與武藝何干?倘或更以泥水采戰(zhàn)自詡,傷德敗行,又豈有道之士所宜為?在道教練丹法中,對于藉助性交采陰補陽的功法,都是瞧不起的。稱為泥水丹。跟金丹大道,相去霄壤。《易筋經(jīng)》號為至高妙諦,而居然以泥水丹法自鳴得意,不是要笑煞人嗎?

此經(jīng)還有些附錄,說:「男子骨白,婦人骨黑」「髑骸骨,男子自項及耳并腦后共八片,婦人只六片」「牙有二十四或二十八或三十六」,皆妄謬。

這本經(jīng)典,所述功法,其實多雜采道教呼吸吐納、導引以及內(nèi)丹緒法拼湊而成。最重要的鍛練方法則是「八段錦」。八段錦很普遍,會的人很多。但換個名目,稱為「易筋十二勢」,大家就覺得高深玄秘多了。

圣典崇拜,往往就是如此。一個時代、一個社群、一堆人,奉若神明的什么主義、綱領、教條,其實大部分也都是如此。高明神圣,徒子徒孫,萬人景從,膜祗奉行,以為有甚深奧義,足以生死人而肉白骨,按而稽之,殆亦僅僅是另一本《易筋經(jīng)》罷了。要改易筋骨者,該換的,其實不是筋骨,而是腦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