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魯迅書桌上的菩薩(2)

修得一顆柔軟心 作者:馬明博


北側(cè)一張床,又窄又硬,是當(dāng)年用“擱在兩條長凳上的幾塊硬板合成的”。東側(cè)一張三屜桌,桌前擺著一把磨得發(fā)光的藤椅。一個木書架擠在角落里。從北窗進(jìn)來的光,上下午沒有什么變化,先生執(zhí)筆寫字,不致?lián)p害目力。

書桌上,放著先生用過的茶杯、煙缸、筆架、筆筒、鐘等物件,書桌左角立著一盞煤油燈。夜深了,“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響,還有許多飛蟲亂撞”,有時“哇的一聲,夜游的惡鳥飛過了”。

風(fēng)物依然,只是藤椅空著,先生沒在這“老虎尾巴”里。

四周靜悄悄的,仿佛先生寫作倦了,擱下筆,到外面去散步了。

1924年至1926年,在這逼仄的、八平米大小的“老虎尾巴”里,在這盞煤油燈的光暈下,先生以那支“金不換”毛筆,寫下《野草》、《華蓋集》的全部及《華蓋集續(xù)編》、《墳》、《朝花夕拾》、《彷徨》中的部分作品,印行了《中國小說史略》、《熱風(fēng)》等著作,翻譯作品二百余篇。

在先生書桌上,我看到一尊觀音菩薩,在一個小鏡框里。

先生是與佛有緣的。

許壽裳曾寫道:“民三(1914年)以來,魯迅開始看佛書,用功很猛,別人趕不上?!?/p>

在1914年的《魯迅日記》中,先生記錄下他購買的八十余種佛教書籍,其中有《釋迦成道記》、《金剛般若經(jīng)》、《發(fā)菩提心論》、《大乘起信論》等。

1915年7月,先生逐句校對佛教寓言集《百喻經(jīng)》。為母祝壽時,先生委托金陵刻經(jīng)處刻印《百喻經(jīng)》一百冊,前后捐款洋六十元。印成后尚有余資六元,又撥刻《地藏十輪經(jīng)》。

1916年,先生購買《凈土經(jīng)論》、《妙法蓮華經(jīng)》等,并以十三個晚上抄錄《法顯傳》?!斗@傳》記述著東晉高僧法顯為求取佛經(jīng),渡流沙、越蔥嶺、泛滄海,舍身求法的事跡。

1936年,先生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睂τ谏嵘砬蠓ǖ纳朔@、玄奘,先生認(rèn)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先生與佛教結(jié)緣,并非始于1914年。先生幼年時曾拜長慶寺住持龍師父為師。1936年,已享盛名的先生寫下《我的第一個師父》,回想那位“半個世紀(jì)以前的最初的先生”,雖然“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法名,無論誰,都稱他為‘龍師父’”。

先生書桌上的觀音菩薩,是梁啟超之子、后來的著名古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考察河北正定大佛寺時所拍攝的?;氐奖本┖?,梁思成拜訪魯迅先生,這張照片作為禮物留在這里。

這尊觀音,頭戴寶冠,項飾瓔珞,帔巾下垂,她右腿屈起,擱于左腿之上,右手搭左腕抱住右膝,頭微右側(cè),身略前傾。這一姿勢,與凡人無異,因此,她最易讓人親近。這尊觀音菩薩,因與殿中的主佛釋迦牟尼相背而坐,被稱為“倒坐觀音”。先生非常喜愛這尊觀音,贊其為“東方美神”。

——問觀音緣何倒坐?因眾生不肯回頭。

先生知道,正是因為眾生不肯回頭,所以菩薩才發(fā)愿救度人心。

先生自問,救度人心應(yīng)該走哪條路?他試著給出答案,“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p>

行走在柏油路面上的人,很難理解先生當(dāng)年披荊斬棘的艱辛,以及那血淋淋的代價、找不到路時的彷徨。

先生決意不再做那個時代的彷徨者。他想,人心沉迷時,善意的勸慰已經(jīng)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他決定作“獅子吼”,來振聾發(fā)聵。

先生以金剛怒目的方式關(guān)注民生,以菩薩低眉的心腸寫救世的文章。

先生書桌上的菩薩,一直在他抬眼可及的視線里。

因此,先生知道,雖然自己在孤獨地行進(jìn)著,但并不孤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