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文學的派別 (8)

國學修養(yǎng) 大師談 作者:章太炎 陳柱


宋鮑照、齊江淹,也以詩名。鮑有漢人氣味,以出身微賤,在當時不甚著稱。江善于擬古,自己的創(chuàng)作卻不十分高明。

南北朝中,我們只能知道南朝的作品。北朝究竟有無詩家,久已無從考得,但《木蘭詩》傳自北朝,何等高超,恐怕有些被淹沒了呢!

梁末,詩又大變,如何遜、陰鏗的作品,只有一二句佳絕了。在此時,古今詩辟下一大界限,全篇好是古詩的特色,一二句好是此后的定評。隋楊素詩絕佳,和劉琨可仿佛。此時文人習于南北朝的詩風,愛用典故,并喜雕琢。楊素武人不愛雕琢,亦不能雕琢,所以詩獨能過人。當時文人專著眼在一二句好處,對于楊素不甚看重。所以隋煬帝為了忌嫉“空梁落燕泥”、“庭草無人隨意綠”二佳句,就殺兩詩人了。

唐初,律詩未出,唐太宗和魏徵的詩,和南北朝相去不遠。自四杰(駱賓王、王勃、楊炯、盧照鄰)出,作品漸含律詩的氣味,不過當時只有五言律,并未有七言律。四杰之文很卑微,他們的詩,卻有氣魄。成就五言的是沈佺期、宋之問,他們的詩,氣魄也大,雖有對仗,但不甚拘束。五言古詩到此時也已窮極,五律、七古不能不產(chǎn)生了。唐以前七古雖有,但不完備,至唐始備全。七古初出,若李太白、崔顥的詩,都蒼蒼茫茫,信筆寫去,無所拘忌。李詩更含復古的氣味,和同時陳子昂同一步驟。

盛唐詩家以王維、孟浩然、張九齡為最。張多古詩,和李、陳同有復古的傾向。王、孟詩與陶相近,作品中有古詩有律詩,以描寫風景為最多,都平淡有意趣。

李、陳、張,三家都是復古詩家,三人中自然推李為才最高。他生平目空古人,自以為在古人之上,在我們看來,他的氣自然盛于前人,說他是高于前人恐怕未必。王、孟兩家是在古今之間,到了杜甫,才開今派的詩。

杜甫的詩,元稹說他高于李,因為杜立排律之體為李所不及的。據(jù)我看來,李詩是成線的,杜詩是成面的,杜詩可說是和“賦”有些相像,必要說杜勝于李,卻仍不敢贊同。并且自杜詩開今,流于典故的堆疊,自然的氣度也漸漸遺失,為功為罪,未可定論!至于杜的古詩,和古人也相去不遠,只排律一體,是由他首創(chuàng),“子美別開新世界”,就是這么一個世界罷!在杜以前諸詩家,除顏延之而外,沒有一個以多用書為貴的,自杜以后,才非用典故,不能夸示于人?;蛘吆笕瞬挪蝗绻?,以典故文飾,可掩了自己的短處!正如天然體態(tài)很美的女子,不要借力于脂粉,那些體態(tài)不甚美的,非藉此不可了。昌黎的詩,習杜之遺風,更愛用典故,并愛用難識的字,每況愈下了,但自然之風尚存,所以得列于詩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