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整個亞洲逐漸升起的經(jīng)濟實體中,日本、韓國、泰國較為突出。它們都把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放在西方語境下,著力于新的發(fā)展。西方的技術思考、科學知識、實際的運作經(jīng)驗,幫助它們建立自我文化;源于西方,卻擁有自己的特色,在國際上形成一種新的樣貌。從世界的中心來觀看,這些都是一種國際間點綴的文化,與西方核心傳統(tǒng)文化比較,沒有必然的影響力。只代表著他者文化的存在,不落重心。因此,中國文化益顯重要。我們目前正站在十字路口。中國文化在時代主流價值中動搖,使我一時間無言以對。
為探討國際文化間軸心的運動,我暫且把東方放下,從西方歷史潮流,探索發(fā)展軌跡。
希臘文明繼承埃及文化的精髓,卻傾向人文主義,從人的角度去想象天國,把宇宙的原理,化成人間的情欲,去塑造神話世界。理性開始取代一切,產(chǎn)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三位重要的思想家。當時已經(jīng)發(fā)展出完整的戲劇結(jié)構(gòu)和舞臺的表演。公眾劇場凝聚了人們的注意力,以此探討人生的各種問題。希臘悲劇探討人生最直接、最極致的體驗,從殘酷與痛苦中升華人性。羅馬繼承了希臘文明,版圖更加擴大,幾乎涵蓋了整個歐洲。希臘和羅
馬,開啟了拉丁語系的系統(tǒng),成為后來歐洲文化的源流。這時,耶穌誕生,開啟了基督為時間軸的世界。公元元年,產(chǎn)生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真神,以猶太教為基礎,慢慢形成了另一個西方文化宗教世界的開始。公元8世紀,穆罕默德的伊斯蘭教誕生,及后勢力越來越大,又占據(jù)了來自西方語境世界的領土,整個南歐都陷入它的掌握之中,史稱奧斯曼帝國。這樣持續(xù)了數(shù)百年,一直到了13世紀,西方語系的基督教分家,產(chǎn)生了拜占庭帝國、十字軍東征的歷史故事。嚴格的宗教的禁欲世界受到動搖,開始涌動著新的社會階層的呼聲。14世紀,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商人抬頭的局面,終于,在佛羅倫薩,引爆了文藝復興的概念。人民從禁閉式的宗教禁欲主義中解脫開來,重新以人為中心,去思考整個世界的存在。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論”,證明地球以外不是天國,而是一個漫無邊際的星系。哥白尼受到當時社會宗教勢力的酷刑,但人文的系統(tǒng)卻不曾減弱。文藝復興讓整個歐洲文化重新回到希臘時代的人文精神。這時,不管是建筑、美學、科學、航海事業(yè)、城市規(guī)劃,都突飛猛進。解剖學成為當時精英分子的向往與追逐。在荷蘭,解剖學有非常高的成就。達·芬奇、米開朗琪羅與拉斐爾,成為了文藝復興的三大巨匠。其實達·芬奇對科學與解剖學都有非常深刻的喜好。在米開朗琪羅的手上,歷史上不斷重復呈現(xiàn)的“圣殤”—圣母帶著垂死的耶穌像,呈現(xiàn)了一種中世紀基督圣像所未有的量感,情感洋溢在每片肌肉之中??茖W與解剖學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有別于中世紀的木訥,洋溢著人體的力量與動感,繼承了羅馬時代的藝術質(zh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