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猶太人與書(2)

讀書毀了我 作者:王強


過去的兩千多年里,“書的民族”總體而言是一個有學養(yǎng)、有文化的民族。極目世界,沒有一個民族在對書籍的興趣方面堪與它匹敵。文盲當?shù)?,就連許多國王都不會簽署自己的名字的時候,猶太民族就已經(jīng)發(fā)展起了一個普遍的教育體系,而現(xiàn)代成人教育觀念的曙光還要等待幾個世紀才能出現(xiàn)。每一天清晨和每一天夜晚,當隔離區(qū)的大門將他們與外部世界隔離開的時候,有組織的閱讀成了每一個人神圣的宗教責任。抄書、藏書、讀書……猶太人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極強的書的意識。這就不難理解,即使是靈魂與肉體遭到殘暴壓迫之時,幾乎隔離區(qū)的每一個猶太之家,無論境況如何,都擁有自己或多或少的藏書。“書對于他和他的鄰人一樣不是一件崇拜之物,神秘之物,不值信任之物。它是日常生活真正的必需品?!?/p>

可以想見,如果有什么比這一“書的民族”往昔所受的苦難更殘酷的東西的話,那便是他們的文獻所受到的踐踏、咒詛、焚毀與破壞。

烈焰中的哭聲

13世紀至19世紀,幾乎每一部以希伯來文字印出的著作或每一部關(guān)于猶太人的著作,均遭到歷代審查者充滿仇視的關(guān)注。曾有過多少個這樣的時期:一個人若擁有除去《圣經(jīng)》與刪定的祈禱書以外的任何猶太人的書籍便要獲罪。18世紀末葉,猶太人隔離區(qū)遭到搜查尚是家常便飯。被抄的書籍免不了烈火之劫。這一殘酷的歷史事實解釋了16世紀以前,曾經(jīng)存在過的猶太印刷典籍流傳下來的為何如此稀少的原因?!端镜陆?jīng)》完整的文本僅存一部古老的稿本。

劫難磨礪著“書的民族”對書的虔敬赤誠。據(jù)載,古代殉道的猶太教教士被身縛“律法之卷”投入烈焰之中時鎮(zhèn)定地說:羊皮紙為烈焰吞噬了,但銘寫其上的文字將在天國匯聚一起,得到再生。

1553年的秋天,所有羅馬的猶太之家得到搜查,《塔木德經(jīng)》及其他相關(guān)著述盡數(shù)被抄。更令人發(fā)指的是,猶太教新年的這一天竟被選擇來將這批珍貴的猶太精神寶物付之一炬。此例一開,意大利各地競相仿效,甚至以希伯來文印制的《圣經(jīng)》亦在劫難逃。

然而,“書的民族”歷史上的最大浩劫則發(fā)生在納粹法西斯統(tǒng)治下,菲利普·弗里德曼(Philip Friedman)在卷十五(1957年)以“納粹階段猶太書籍的命運”一文,對這些浩劫所造成的巨大損失進行了詳細的評估。據(jù)統(tǒng)計,在納粹統(tǒng)治或控制的20個歐洲國家,原有規(guī)模不等的圖書館469座,藏書量300余萬冊,這一數(shù)字無法包括難以數(shù)計的私人書藏。但被納粹屠殺的六百余萬猶太人所來自的150萬家庭,每家至少有或宗教性或非宗教性,或希伯來文或意第緒文或其他文字的書籍幾千冊,兩者相加之后的數(shù)目是相當驚人的。

1933年納粹上臺之后,立即發(fā)起了野蠻的焚燒所有“非德意志書籍”的運動?!皶拿褡濉弊匀皇桩斊錄_。1938年,為報復(fù)納粹駐巴黎使館三等助理恩斯特·馮·萊特(Ernst vom Rath)被殺一事,數(shù)以百計的猶太教堂連同成千上萬冊書籍、稿本被焚為灰燼。在德國的1 300余座猶太教堂,到1945年納粹戰(zhàn)敗時僅存數(shù)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