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詩
元宵節(jié)錄北宋梅堯臣《元夕》詩:“春風(fēng)來解吹殘雪,燈燭迎陽萬戶燃。競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滿中天。赭(zhě)袍已向端門御,仙曲初聞法部傳。車馬不閑通曙色,康莊時見拾珠鈿。”赭黃袍是皇帝龍袍,“法部”指皇帝御侍。燈海洶涌,人流擁塞,車水馬龍,早晨康莊大道上,滿地擠掉的珠寶首飾。
十六日?耗磨日
正月十五過完,十六日也是“耗磨日”——年還沒過夠,耗磨著還想休假,期望“還將不事事,同醉俗中人”。有趣的是,今天由此還是“放偷日”,家家都要提前防備,見了小偷,最多一笑送走,一旦妻女、車馬、寶貨被偷走,都是不加罪的。
走橋
正月十六,月亮真圓。舊俗此夜深閨女子三五成群,身穿白綾衫要串街、走橋,“白綾衫照月光殊,走過橋來百病無”,走的目的是免災(zāi)。想那時街巷深處,燈燭搖曳;小橋底下,月如銀盤;多少才子佳人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會有多少驚喜?
十八日?送醞
正月十八。都知道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一定知道民俗這一夜要點燈,扎草船,載紙馬放到江中,稱“送醞”。“醞”是酒,送給鬼神,在元宵燈節(jié)正月十八日結(jié)束前,還是為驅(qū)災(zāi)。金元好問詩:“主人不倦星奴倦,辛苦年年扎草船”,說星如棋布的卑微者為此孜孜不倦,很可憐。
十九日?燕九節(jié)
正月十九,收燈,是所謂“燕九節(jié)”。原來不明白這是個什么節(jié),讀劉侗的《帝京景物略》說,這一天是道家丘處機(jī)的生日,北京白云觀是丘處機(jī)成道處,所以要去白云觀進(jìn)香。后來查,“燕九”出自“宴丘”,“宴”是相會,也就是丘處機(jī)的粉絲每年這一天要給他過生日的意思。你喜歡丘處機(jī)嗎?
二十日?天穿日
正月二十,舊俗中所謂“天穿日”,傳說這一天為女媧補(bǔ)天的日子,俗以此日把煎餅放在房上,名曰“補(bǔ)天”。有說法:女媧補(bǔ)天處在平度州東浮山,其上產(chǎn)五彩石。平度在山東,據(jù)說早時,平度人還有在上元夜壘灶通宵煉石的習(xí)俗,以紀(jì)念女媧補(bǔ)天。
廿五日?填倉日
正月二十五是“填倉日”。對糧商米販而言,這“倉”是糧倉,此日祭倉神,求保佑今年再掙個倉滿糧足,鞭炮最盛。平民而言,這“倉”就是自家肚子,要燉牛羊豬大肉,醉飽酒肉之日,要恣餐終日,以保一年都酒足飯飽。還要苦苦留客,保證其盡飽而去,因為有客才能保主人倉滿,所以,拉客吧。
游蒲澗晚歸詩
昔楊萬里正月廿五日有《游蒲澗晚歸》詩:“桃李深酣日,池塘淺試春。霽輝搖遠(yuǎn)水,新暖軟游人?!?/p>
廿九日?窮九
正月二十九,民俗有“窮九”說,窮是盡、空,這是指明天正月晦日而言,這一天要掃除家中塵穢扔到水中,稱“送窮”。明天正月晦日,沒月亮,婦女要到水邊洗衣、灑酒,臨河解除以度厄,男人則相聚水邊宴飲賦詩——“春池滿復(fù)寬,晦節(jié)耐邀歡”?;薰?jié)一直到唐代后,才改成二月初一過“中和節(jié)”。
三十日?晦日
正月最后一天,月晦之日。月盡是陰終陽始時,日與每組合,日是太陽,日子是時間,時間已過去,“每”字由此包含特別豐富的意思——每逢此日,月光盡無,杳冥冥。無月隱昧,昏昏然心情不好,就會想到“每況愈下”。而雖有良朋,每況也空虛詠嘆,陶淵明因此才吟:“值歡無復(fù)娛,每每多憂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