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天地生人(五)

燕居道古 作者:黃惲


唐振常的《蔡元培傳》和張曉唯的《蔡元培評傳》都參考了臺灣蔣復璁的《蔡元培先生的舊學及其他》一文,認為蔡元培會試的成功來源于王頌蔚的賞識。此說又都源自王頌蔚的兒子王季烈的說法。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蔡元培考完會試后,即去拜見鄉(xiāng)試考官李文田,把自己的會試卷拿給李文田看,李閱后大搖其頭,認為蔡元培的八股文做得太不中繩墨,會試斷難取中。孰料,當蔡廢然準備南返之際,卻傳來了取中貢士的消息。原來,當時的房官正是蘇州王頌蔚,據(jù)張一麐《紀念蔡孑民先生》說,王看見蔡頭場卷子,覺得不類當年流行的八股文,甚奇其文,及見二、三場卷,“則淵博無比,乃并三場薦之,且為延譽”。這樣,蔡元培就順利地中了貢士。殿試在兩個月后進行,不過蔡元培當年并沒有參加。

蔣復璁認為,蔡元培是在不知自己中了貢士的情況下就已經(jīng)南歸,才放棄了隨后的殿試。不過,蔡元培在《自寫年譜》中說,殿試是他自己放棄的。這是比較奇怪的事情,少年科第,精進不已,正好趁熱打鐵,一鼓作氣,何以甘心放棄上進之途,留待下科呢?原來,他當年之所以沒有繼續(xù)參加殿試,乃是“因殿試朝考的名次均以字為標準,我自量寫得不好,留待下科殿試,仍偕徐君出京”。李慈銘的《郇學齋日記》中也有記載:“(四月十三日)蔡進士(元培)來,沈進士(寶?。﹣?,兩生皆年少未習楷書,故不待復試而歸?!崩畹恼f法與蔡自己的說法相合,都認為蔡是因為字的問題,才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當年的殿試,這完全是出自于自知之明。

我們現(xiàn)在來分析,即使有李文田喪氣的分析在先,作為考生,除了有特殊變故,也不至于不等結果出來,就趕著回去。畢竟,一旦中了,還要拜見老師,且在京有一系列應酬,試畢即返,不符合一般情理。那么,知道得中了,而因為擔心自己的楷書不好,而自動放棄,可能性如何呢?而且放棄的不只是蔡元培,還有沈寶琛。難道兩個年輕人對殿試的認識這么冷靜清醒、協(xié)同一致?

其實,蔡元培的放棄也與王頌蔚有關,他們是聽了老師的話才放棄了隨后的殿試。而在當年,老師的話具有非常的權威,不容置疑,不容違背。

當年,蔡元培去王頌蔚府上以門生禮拜師謝師時,王頌蔚對他說:“以君之文,可得連捷,然殿試須兼重書法,君殊不逮。與其連試不效,須隔三載,不如停試一次,盡一年之力,從事白折工夫,或能于明年補試獲雋也?!保?934年《蘇州明報?蔡孑民不忘師恩》)果然,1892年,蔡元培復試獲雋,得中二甲三十四名進士,成為翰苑人物。據(jù)此,則王頌蔚并不認為蔡元培的八股文壞,反而還相當看好他的文章。這與蔣復璁、唐振常、張曉唯的說法又有所不同。

1935年1月19日,在王謝長達的追悼會上,蔡元培不忘師恩,說“鄙人于四十余年前,受黻卿先生教訓”云云,黻卿先生,指的就是王頌蔚。

人的一生出處,有時候就在關鍵的幾句話上。

吳藕汀大罵蔡元培

嘉興詞人、畫家吳藕汀,在與友人的通信中大罵蔡元培,見于吳藕汀《十年鴻跡》(上)。蔡元培曾是清黨的急先鋒,20世紀中鼎革以后即少有人提及,沉寂三十余年,忽然時來運轉,被大捧特捧。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辦學思想和“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理念,被這個可憐的時代的人們頂禮膜拜,此后即未見有人公開大罵,吳藕汀氏或為特例,值得一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