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安哲學(3)

李安哲學 作者:亞當·巴克曼 羅伯特·阿普


孔子鼓勵人們將自己培養(yǎng)成“君子”:堪為模范的人。要成為君子,就必須形成核心的道德品行,其中最重要的是“仁”,這個詞可被翻譯為“仁慈”“慈悲”或“權(quán)威品行”?!叭省贝碇粋€善良之人的道德感,這種道德感會讓人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才能促進定義人性格的種種角色和關系。在某些方面,這令人想到了當代女權(quán)主義者的關懷倫理:正確的事情就是那些建立并維持人們相互關聯(lián)的復雜網(wǎng)絡之舉。對“義”的強調(diào)使之達于平衡,而“義”是種道德的恰如其分之感,其基礎是定義著對錯的、可加歸納的倫理原則。孔子還強調(diào)“禮”,它指的是賦予社會以特征并使之得以順利運轉(zhuǎn)的禮俗。“孝”指孝順:對長者的尊重會以同心圓的方式輻射至其他人群,以幫助人丁興旺的社群中的所有人。孔子認為,通過培養(yǎng)這些德行,人可以變成君子,其本真的自我身份在與家庭和文化的關聯(lián)中得以定義。

李安的幾部電影都專門涉及儒家思想主題。他最早的三部電影—《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注定會是一個借助于常見主題而致力于東西辯證法的三部曲。在所有這三部電影中,都有一個傳統(tǒng)的、遵奉儒家思想的父親,在努力維持與用現(xiàn)代西方價值觀來定義自身的孩子們的關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禮”(禮儀,習俗)與美國的“禮”之間存在一種張力。孩子們試圖脫離父親,但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會有違抗“孝”(孝順)的風險。

道家思想哲學是中國文化和李安電影兩者的又一核心組成部分。道家思想持一種生態(tài)中心哲學,本真的自我培養(yǎng)可以通過遵循自然之道來實現(xiàn)?!暗馈边@個詞既指自然世界的道路,也指終極現(xiàn)實的無差別本質(zhì)。自然是個動態(tài)的、互相依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特殊事物只不過是總在變化的、整體的曇花一現(xiàn)?!暗隆笔悄承┦挛锏墓δ芑虻滦校傅氖恰暗馈弊鳛槭篱g的個體事物所采取的特殊形式。事物依照兩種力量來展現(xiàn):消極、陰暗和具有破壞性的“陰”,以及積極、明亮和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陽”。道家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無為”,其意為不擾不爭。一個人不應該對抗自然界的力量,而應當使自己與它的種種事件達于和諧。要做到這一點,就需培養(yǎng)柔順之性(“柔”),生長的竹子即是這種柔順之性的集中體現(xiàn),它即使是在彎曲時也保持了韌性與彈性。道家思想對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武術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柔”這個字在日語中發(fā)音為jū,是由柔道和柔術(它們教導武士要順應對手的力量,以摔倒他或使之屈服)構(gòu)成之武術的基礎部分。

在《推手》中,朱師傅是位退休的太極拳師傅,他搬到紐約,與兒子曉生(Alex)、兒媳瑪莎(Martha)和孫子杰里米(Jeremy)一起生活。老朱的傳統(tǒng)儒家氣質(zhì)與兒子一家的現(xiàn)代西方價值觀格格不入。老朱的出現(xiàn)使得瑪莎無法寫自己的第二部小說,這打擾了她自己對本真性的探求。曉生感到自己被朝著兩個方向拉扯:一方面,他自認為是個當代西方個體,而另一方面,他又被自己對遵奉儒家思想的父親的孝順之情所促動。在太極拳的推手操練中,人們要學會以柔克剛,老朱就必須做到這一點才能生存下去,并在自己的新家庭環(huán)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道家思想的適應性質(zhì)一定會調(diào)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價值觀,從而幫助人們動態(tài)地適應現(xiàn)代世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