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方面看,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在進入了衛(wèi)生間時代之后,馬桶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沒有丟。什么是馬桶主義?馬桶主義的實質就是“多快好省”、精打細算、巧妙安排。用上海人自己的話說,就是“實惠”、“合(讀音近ge,入聲)算”。
上海人對日常生活有著超常的計算本領,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生存的壓力迫使上海人將其聰明才智在日常生活方面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的假領即是極好的范例。假領有著襯衫領子的外觀,但只有一個領子而已。也許是從18世紀歐洲貴族禮服上的襯領得到的啟示。這個領子只是給人看的,但節(jié)省布料,只需不多的一些布,就可以做多條假領,使人們覺得仿佛有許多件襯衫。而且,它是襯衫的精華部分,可以發(fā)揮襯衫的核心功能。這種神奇的服裝真可謂是服裝史上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我相信,它只有上海人才設計得出來。
后來,偉大的假領很快就流行于全中國。在有限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最優(yōu)質的日常生活,這正是上海市民生活精神的精粹部分之一。維持基本的體面,這是上海人的生活要義。正像人們所說的,上海的流氓看上去都像正人君子。這樣,在后馬桶時代上海迅速涌現(xiàn)出“小資”階層,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如果要追溯上海的小市民以及小資的這種生活方式的源頭,那么,就得追溯到“老克勒”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