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跋:在異國的一片瓦下沉默(4)

越過重洋越過山 作者:謝青桐


當下中國,有點錢,有點技能,有點門路,一不留神就出去了。華人擠滿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的社區(qū)??晌覀冋娴膹拇司湍芟碛梦鞣绞澜绲年柟庥曷读藛幔吭诖笱蟊税?,其實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的掙扎和奮斗都一樣艱辛,所有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形態(tài)都有你想象不到的缺陷。

“多元化”和“融入”,談何容易?更多的時候,這是一個充滿精神慰藉的美好愿景。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主流文化,有自己的宗、傳統(tǒng)、種族主體。即使是全世界第一大移民國家美國,白人也占人口構成的82%,而亞裔占4.2%,華人僅占2.2%。

這樣,以少數(shù)族群的身份融入主流社會,本質意義上,就是迎合主流,放棄自己的母語文化,放棄自我認同。而移民狀態(tài)下的個體,偏偏又頑強地把追尋自我認同作為生命的本能,但認同的過程交織著強烈的復雜性和挫敗感。一方面難以融入新的社會文化,另一方面,對自已族群的文化認同又不能夠產生超越性的正面力量。這帶來的后果就是置身于海外的華人在強勢的西方主流文化面前的自卑心理。這種劣勢心理源于種種復雜的因素,既有1848年以后中國飽受西方列強侵略的屈辱命運,也有近現(xiàn)代中國動蕩曲折、貧困落后的社會歷史記憶;有發(fā)達國家少數(shù)種族主義者的傲慢,還有新移民本身離家在外、孤獨酸楚的游子心態(tài)。一些華人移民海外,本想留住文化根系、維護文化認同,然而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的生存現(xiàn)狀讓他們變得反而更加沒有自我、更加沒有主體意識,這無疑增加了華人移民和西方社會文化平等交流的難度。

在移民身上,我們看到了現(xiàn)代社會中人類自我身份的不確定性和身份認同的艱難,也正是這種不確定和艱難,映射和支撐著人類對自我后現(xiàn)代身份的建構與認同。這種認同的危機,仿佛是一種嚴酷的心障,成為美好人生的大敵,它可以成為讓你自卑的包袱或心頭的重石,但也可以成為你前進的催化劑或不屈不饒的毅力。這種心障,讓邁克·杰克遜漂白了他黑色的皮膚,也同樣是這種心障,讓來自偏遠的科西嘉、身材矮小的拿破侖名垂法蘭西青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