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跋:在異國的一片瓦下沉默(7)

越過重洋越過山 作者:謝青桐


四、世界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全球化”圖景

所謂“全球化”,就是全世界不同利益集團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是上海、巴黎、溫哥華、紐約、舊金山、倫敦、悉尼,有一天會普天同慶,也會普天同悲。然而,全球化的“世界大同”,真的是一種合理的必然趨勢嗎?世界真的會如此簡單劃一嗎?歷史真的會按照某種規(guī)律“終結”嗎?

《圣經(jīng)》里說,人類計劃修一座高塔,塔頂要高聳入云,直達天庭,這樣人們就可以彼此對話,心心相印??缮系蹥缌税蛣e塔,使人類語言不通,導致了人類延續(xù)萬年的隔閡和差異。世界就是這樣,一面是浩浩蕩蕩的全球化進程,另一面是難以填平的溝壑,各個民族和種族至今處在巴別塔被毀之后的狀況中,人們各說各的語言,各有各的民族心智、思維方式與文化傳統(tǒng),在最深的終極層面上,彼此難以溝通交流。

我想重提歐洲證偽主義哲學家波普爾的歷史觀。在他那里,社會、宇宙是開放的,歷史也是開放的,那些認為歷史具有必然性的理性主義“決定論”其實是“沒有理論根據(jù)的非理性”。同樣,“決定論”本身也是和“自由意志”相沖突的。

也許這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路,我們是不是可以重新冷靜地思考全球化的命題?歷史是開放的,歷史需要包容、寬恕、憐憫、耐心和愛。整齊劃一的普世大同有沒有可能,有沒有必要?這是一個過于艱難和復雜的問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的童年迥然相異(這不僅指生命意義上的童年,而且指哲學意義上的童年),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的童年具有不同的經(jīng)驗歷程,這樣,我們的價值觀就幾乎注定不可能趨同,要在某一時代進行心急如焚的全球化推進也注定是一種徒勞。全球化推進絕對不是一兩代人能夠完成的,甚至是永遠不可能完成的?;蛘咔也徽f那樣的價值趨同能否實現(xiàn)是否正確,即便理性主義對未來世界的正義召喚是多么感人至深,為了那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歷史主航向”,讓世界再在若干年的價值沖突中怨怨相報、生靈涂炭,值得嗎?

去年,一部電影在好萊塢誕生,叫作《天空之眼》,和當年著名的《拯救大兵瑞恩》一樣的感人至深,一樣的煽情催淚。不同的是,《天空之眼》是在“反恐”的全球新秩序語境中展開。

美國軍事情報官員奉命執(zhí)們一項指揮無人機的秘密任務,抓捕肯尼亞境內(nèi)的恐怖主義組織。這個恐怖組織即將在紐約或巴黎實施一次自殺性恐怖襲擊。正當美國軍方準備炸毀恐怖分子窩點時,卻發(fā)現(xiàn)一名九歲的平民女孩就在他們的射殺范圍內(nèi)。窩點位于肯尼亞首都。女孩來自一戶普通的人家,母親從早到晚做面包,這位女孩每天在飯點的時候,將面包拿到大街上叫賣。而她販賣面包的時間和地點,就是美軍發(fā)射炸彈的時間和地點。是否應發(fā)射炸彈,而不顧無辜平民的生命?產(chǎn)生了激烈分歧。

應該拯救這個無辜的生命,還是將恐怖分子的犯罪動機扼殺在搖籃之中?影片中的小女孩,是導演故意放置的道德命題,代表著千千萬萬遭受戰(zhàn)火摧殘的平民,到底是當?shù)氐娜嗣駸o辜,還是紐約、巴黎受炸彈威脅的居民更無辜?這個問題有點虛假。說到底,片中沒有幾個人在乎小女孩“真正”的生死,政客在乎的都是個人的利益。祖先和同胞的“前業(yè)”之罪,我們從來都是共同背負的,我們的前生今世和未來,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沒有誰是絕對無辜的,也沒有誰因為做了善事,就絕對會拿到頤養(yǎng)天年的免死金牌。無妄之災,一代開始,永不停息,代代相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