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簡單有用的東西,常帶有天真的美感。埃利斯君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稱為ABC理論:
A(antecedent):事件,特指誘發(fā)性事件。
B(belief):信念或觀念。
C(consequence):結(jié)果,即人們的情緒與行為。
畫幾個連接符,就可以看出ABC理論輕松地帶我們走出了一個誤區(qū):
通常我們以為,情緒和行為是由事件引發(fā)的(A—C),比如“離婚—抑郁”,但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間還有一個關(guān)鍵的B,人們秉承著不同的信念或觀念,形成對事件A的看法、評價、傾向,在這些看法、評價、傾向的引導(dǎo)下,才真正形成了情緒或行為。當(dāng)“離婚”為A時,B或許是這樣:“離婚是人生失敗的表現(xiàn),是對我的否定。離婚后生活將有種種麻煩,還會遭到別人恥笑,再也無法過上幸福的生活。”在如此悲催的B影響之下,自然會形成“抑郁”的C。但如果B是這樣:“離婚是件難過和遺憾的事,說明我出了一些問題,我應(yīng)該正視這些問題并努力解決,也許下一次就會好些。幸好還有工作,也有人關(guān)心我。不管怎樣,這是我的生活。”C會不會不同呢?當(dāng)然。
A與C,正如佛家所說的因果,但同因不同果,正是我們的信念、觀念發(fā)揮著作用。每個人身邊都有和煦的麥兜和憂傷的屹耳,擁有合理、積極信念的人,表現(xiàn)愉快而富有競爭精神,具有積極的行動力,往往也能相對順利地化解生活中的難題,而不合理信念驅(qū)使下的人,難以擺脫負(fù)面情緒的困擾,久而久之,甚至?xí)纬汕榫w障礙。“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改變認(rèn)知,進(jìn)而改變情緒。”埃利斯君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