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蒂姆的問題有什么解決方法呢?他哪里做錯了呢?大部分人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其原因就在于他們不知道是什么在影響自己的行為。但是蒂姆當時并不盲目,也并沒有“以寡敵眾”啊,他把自己的想法綜合起來制定出了一個相當了不起的計劃。他考慮了全部6 大影響源,并針對每一種都提出了一兩個策略。那么他為什么也像其他大多數(shù)人一樣停滯不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項最近進行的有趣研究。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調(diào)查了美國最受歡迎的4 種減肥方案,以便弄清楚哪種有效,哪種無效。下面就是他們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 所有的方案都有效。
● 只有當人們使用這些方案時才有效。
● 但是人們很少使用這些方案。
這就是蒂姆的問題所在。他制定了計劃,而且這個計劃他相當喜歡,但計劃卻只發(fā)揮了一段時間的效用,沒有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那么,怎樣做才能不僅提出一個了不起的改變計劃,而且還能切實地讓計劃一直生效呢?
你需要研究自己
我們的改變者們給出了答案。當你研究那些不僅成功地做出了改變,而且還將這種成功保持了許多年的人們時,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以下兩點:
● 他們停滯不前的時候就和成功的時候一樣多。
● 他們的改變計劃都是自己制定的。
通過一系列科學的嘗試,在經(jīng)歷了多次的失敗后,我們研究的改變者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方法才適合自己。他們并不是一開始就弄明白了這一點。事實上,當人們努力想要改掉頑固的壞習慣時,很少有人能一開始就找對方向。相反,人們總是前進兩步又倒退一步——有時候可能還會顛倒。但是他們都能夠敏銳地從退步中吸取經(jīng)驗,這樣他們的計劃就能夠越來越完善。他們總是在調(diào)整著自己的計劃。他們嘗試一項新的技巧,觀察使用情況,從中吸取經(jīng)驗,然后再做出新的嘗試。日復一日,周復一周,他們一直進步,直到最終有一天,他們的計劃能夠應(yīng)對自己所遭遇的所有獨一無二的挑戰(zhàn)——這時他們就成功了。要想量身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我們也需要和他們一樣心懷目標,多方嘗試。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怎樣才能讓這種“嘗試—失敗”的科學策略適合你的具體情況呢?我們就以蒂姆的情況為例,假設(shè)你正想要減肥。這就意味著,如果想要成功,你消耗的熱量(多活動)就需要比攝取的熱量(改變自己的飲食)多。很顯然這需要你作出行為上的改變。
當然了,對于如何消耗更多熱量,攝入更少熱量,很多人會建議你去閱讀節(jié)食書籍、去健身房運動、找教練指導、服用藥物、下載iPhone 應(yīng)用程序、聘請專業(yè)廚師。而這些正是計劃的失敗之處。在某些時候,某些情況下,這些熱心的同伴們基于良好的意愿所提出的建議對某些人可能會很有用,但是卻不太可能滿足你的特定需求。研究人員可以告訴你所有有關(guān)減肥的學問,例如,1 卡路里就是在水平高度上讓1g 純凈水升溫1℃所需要的能量。但是永遠都沒有人能夠告訴你,如果你想要控制住黏在你肚皮上的那堆討人厭的卡路里,你需要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