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年代,若有日本人去了中國大陸,絕對是參加什么代表團被邀請去的。一水之隔的中國,感覺上卻比歐美還遙遠。不過,就是因為遙遠,不少日本年輕人更加憧憬中國。
雖然我從小夢想單槍匹馬闖世界,但是從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去中國自由旅行,因為我的小學、中學時代,中國正處于“文革”時期,“竹子窗簾”(the Bamboo Curtain)聞名于世。直到一九七○年代,若有日本人去了中國大陸,絕對是參加什么代表團被邀請去的。一水之隔的中國,感覺上卻比歐美還遙遠。
不過,就是因為遙遠,不少日本年輕人更加憧憬中國。有一本書叫做《旅行的技術:亞洲篇》,一九七六年在東京出版,內容是四個日本大學生單獨去亞洲各地旅游的報導。其中一篇是東京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從橫濱坐蘇聯(lián)籍船舶貝加爾湖號,花五天四夜去香港,在羅湖邊境遠望大陸的紀錄。一九七○年代價錢平民化的海外游只限于團體旅行,個人旅行仍舊相當昂貴,因為廉價機票還沒普及到日本來。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船舶往往是離開島國唯一的交通工具。那位研究生是一九五二年出生,大我十歲的藤井省三,一九七九年作為最早期的日本留華(大陸)學生之一到上海復旦大學念書,后來成為著名的中國文學家,任教于東京大學。
我自己八一年上早稻田大學開始學中文,也到位于飯?zhí)飿虻娜罩袑W院上夜班一周三次。當時在日籍老師里,去過中國的人還不多。有位老師陪同旅游團去新疆烏魯木齊,贏得了全校師生的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