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一九八四年,在下小學六年級,報章的某篇文章讓我驚奇得讀了又讀,然后小心地剪下,貼在我的第N本剪報簿上。我自小就喜歡收集報紙上的奇聞逸事,必須說明的是,我們當?shù)氐膱笳?,常將港、臺報章雜志的內(nèi)容直接轉載,所以,后來好像在某本舊雜志上找到那篇文章的來源(不會是皇冠吧?),說起來,這還拜盜版之賜。那篇文章的內(nèi)容是:“天啟大爆炸!UFO的杰作”。
文中引用了許多古書,我恨不得馬上找到這些書,好將原文一覽究竟,很想弄清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該文作者曰:“眾多的史籍記載中,都沒有使用‘地震’的字眼”,又曰:“若再深入翻查明代其他史籍記載求證,就不難做出一個大膽的假定,即是由一個UFO爆炸所做成。”后來的研究,讓我對此等輕率的結論發(fā)生疑問。
我沒機會看到那些古書,直到一九九一年,我負笈臺灣,偶然機會下知道有一個“中央圖書館”(一九九八年已易名“國家圖書館”),藏了許多古書,嘿嘿,多年來期待的機會,來了。
這些年中,經(jīng)過慢慢地收集和閱讀這些古籍資料,我對于這件事的神秘感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想要明了整件事情的背景:當時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是怎么思考的?是在怎樣的一種氛圍下呼吸?唯有如此,才能明白,他們是基于怎樣的一個原因,對這件事賦予如此這般的解釋和看法。我一直想把這件事寫成小說,說真的,要寫還不難,難的是怎樣才能不寫爛,免得辜負了這樣一個好題材,為了將它表現(xiàn)出來,我需要更多數(shù)據(jù)。
在此之前,《云空行》的創(chuàng)作,讓我有機會訓練自己查閱資料,也養(yǎng)成了大量買書、大量看書的癮頭,我盡所能在我接觸到的大小圖書館、書局、網(wǎng)絡里尋找相關數(shù)據(jù),尤其是最重要的一項:明朝天啟年間的順天府地圖。一九九八年,我找到了,這使整件事進行加速,反復地閱讀、標記、測量……整個災變過程,在腦中成形。
接下來,是要完成一個我醞釀了許久的目標:寫一部真正由歷史和科幻結合的小說,歷史要盡量正確(或許只能做到“外行看熱鬧”和“內(nèi)行看門道”之間吧),科學方面知識要盡量扎實,盡量小心謬誤。所幸,許多資料陸續(xù)出現(xiàn),許多相關書籍的出版,一切似乎水到,只欠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