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種權利的性別表征(4)

女人的理想國 作者:張念


性權

市場經濟改革之后的中國女人形象又發(fā)生了變化,在媒體與消費文化的共謀下,女性權利的表述更加困難與復雜。

作為性別發(fā)聲,這是新時期的形象特征。道德與革命話語已經周轉不靈,但女性形象被消費主義濫用——女人被征用的命運還在繼續(xù),“美女”和當初的女革命家一樣,成了凝視與觀看的焦點。男權思維變得更加隱晦,他們已經不需要“戰(zhàn)友”和“同志”了,女性主義成了惑眾的“妖言”,女人的身體表述反而落入了商業(yè)的圈套,與道德腐敗與經濟主義一道被質疑與批判。

開口說話的女人變得危險而且可疑。網絡頻道上,脫衣服的女人越來越多,女性寫作和對女作者的容貌評價、色情窺視勾兌在一起,一個身體文化欠發(fā)達的社會,展示自我與窺陰癖不謀而合,性、性別與身體,回歸到性別問題本身的努力,常常受到文化慣性的圍剿。大眾文化——這一粗鄙與解放力相混雜的文化形態(tài),擾亂了人們的視線,女性主義的形象表達四面楚歌。

性符號與性權利混為一談,女性形象在新時期,既輕浮又嚴肅。性別政治問題凸顯,在商業(yè)邏輯的主導下,人和人的關系變得簡單與粗暴,兩性關系在考驗著人們對自由平等的基礎性實踐。女性形象的假面舞會盛行,性從來不是主題,假以自主之名的最為原始的性交換依然存在。一邊是艱辛獨立、孤寂無助的職業(yè)女性形象,一邊是公權力對性資源的無度占有——據新聞報道,90%的貪官都擁有情婦。就是說性在女人這邊,作為可流通的貨幣,依然可以轉換成現實利益;性的古老交易法則依然存在。盡管生活方式已經和世界同步,但女性形象還在前現代、現代的邊緣漂移不定。在經由網絡發(fā)展起來的公共批判空間,女性主義依然被視為次要以及多余的問題。

一個清晰的現代女性形象,一直沒有出現。受外部力量的牽制,女人形象如一堆作案現場的可疑腳印。在現代性以及反現代性的知識模態(tài)中,辨識中國女人及其生活經驗,得具備刑偵學的存疑-質疑能力。中國女人形象還隱藏在面紗后面,她既反對本質主義,同時又試圖接近本質主義,在這種既是又不是、非驢非馬的狀態(tài)中,對女人的指認,變得無比艱難。

拿破侖說過:女人要在政治事務中保持沉默。這話沒錯,女人還必須在女人事物中保持沉默,她們離真理越遠,其形象就變得越豐富。她們的懷疑開始無邊無際,在奉獻自我的同時,對自身的主體性保持沉默。她們向世界出示了豐富性,其內核的空無,卻一直與理性的深淵一道,嘲弄著真理的飽滿形象——女人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